「烏托邦」之信心與實現~「基督教教育」之實踐


1949 期(2001 年 12 月 30 日)
◎ 神學縱橫 ◎ 陳愛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基督徒教師可以透過日常的教學工作,實踐神的心意。教師們首先應確立事奉主的心志,良善、忠心的教導學生,這才能夠感染學生用功學習。

  近年香港有不少的基督教機構、團體或神學院,努力研究和推動基督教教育事工。然而,「優質基督教教育」往往令人有知易行難之感,有人甚至認為這純屬教育界的「烏托邦」而已,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基督徒本身缺乏信心;二由於基督徒重視理論多於實踐。

  作為基督徒,對神的信心理應是堅固猶如堡壘,可惜的是,就是有些基督徒似乎對這套教育理念抱有懷疑的態度,試問這又怎能說服其他人去接受呢?耶穌曾治好一個大臣的兒子,「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約四50~51)由此可見,我們應作的是要帶著信心,專一的禱告,仍須等著神、相信神,直到我們發出無偽的讚美來感謝神的答應。否則只會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因缺乏信心,以致漂流曠野四十年之久。

  其次,倘若我們只是閱讀有關基督教教育書籍的字面意思和只站在理論層面,而欠缺研究和實踐,顯然是守株待兔,徒勞無功。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多彼此交流和分享神在教育上的作為,以示互相鼓舞和勉勵。筆者亦曾聽說基督徒教師的真實個案,藉此鼓勵基督徒教育工作者如何實踐優質教育,按造物主的心意而行。

  

  個案一:一位老師病了,仍堅持上學替學生進行考試;另一位老師本來己教授中五同學的會考課程完畢,但仍然不辭勞苦的幫學生補課。

  個案二:一位代課老師,曾被學生用言語侮辱,這位老師不但沒有大動肝火,只是為這位學生默默禱告。其後又從其他老師口中,才得知這位學生的家庭環境十分複雜,因而變得自我中心、說話尖銳、沒有禮貌。結果,這位代課老師離開的最後一天,這位學生竟然主動的向這位老師道歉,還表示依依不捨之情。

  個案三:有一個學生曾經讚吳老師長得漂亮。吳老師立刻回答:「我們所有人是按著神的形象所造;因此神眼中每個人都是十分漂亮的,我們應當感謝神。還有,神並不是注目人的外表上,而是專注於人的內心。」

  個案四:一位老師知道學生們考會計LCC的成績並不理想,只有一位同學合格。她不但沒有顧及校方的壓力和自己教學的水準會否惹人批評;反之,她只是擔心這會否影響學生繼續考試的心情,還不斷鼓勵學生努力面對快將來臨的公開試,以及指出學生們考LCC所犯的弱點,以求助學生重拾自信。

  透過以上的見證,讓我們知道神確有祂旨意和奇妙的作為,並非人所能駕馭的。身為基督徒教師,可以透過日常的教學工作,實踐神的心意。就像以上的例子,我們學習到教師們首先應確立事奉主的心志,良善、忠心的教導學生,這才能夠感染學生用功學習。

  此外,又應常常為學生們禱告,尤其為他們的靈命祈求。教師們亦應該教導學生們認識神、感謝神、榮耀神;以及建立和重拾學生的自信。正所謂教學相長,倘若老師教授同學時,老師本身自然會有所得益;又假若老師們願意多分享他們基督教教學的方法和心得,這對其他老師來說亦可謂獲益不淺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