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為何?


1946 期(2001 年 12 月 9 日)
◎ 牧養手記 ◎ 朱永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如要屬靈生命達到「八面玲瓏,揮灑自如」的境界,首要條件是我們對「人生為何?」這問題有一透徹而肯定的認知及信念。 針對以上問題的考慮有三方面:(i) 人生價值;(ii) 供養家室;(iii) 生活方式。 香港人普遍把這三個層面都與工作掛。我們的個人價值在乎我們的職業,職級及收入:醫生,律師,政府高官,大機構企管人員是叫人尊重及渴慕的階層;從事售貨員,清潔工人,保安員,小販等職業的人僅可養家餬口,完全談不上被人尊重,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職業無分貴賤」只是一句大家都不敢推翻的空話。 如我們要有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得更努力工作,爭取更高收入,以致可擁有更好的住宅單位,更換更新型的手機,參加更高級的旅行團。 工作既成為「人生為何?」的關鍵所在,香港人放在工作上的時間及關注遠比其他人生領域 (個人,家庭,親友,社會) 為多,所以出現了「六分鐘爸爸」,「女士愛單身」,「高智低能」等現象。 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承受力比其他地方相對地低,引致自殺個案明顯上升,這正因為我們以為工作是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基督徒當如何回應「人生為何?」這一問題?(i) 我們要認清人的價值不在乎職業職級,而是在乎我們擁有上帝的形象。 個人價值的提升在乎我們與上帝及與別人的關係:我們有否遵行最大的誡命:「盡心盡性盡力愛上帝,並愛人如己」(太廿二34~40);(ii) 養妻活兒的依靠不在乎我們的僱主或經濟狀況,而是在乎那位養活麻雀者的應許,主耶穌曾說:「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了。」(參太六19-34) 艱難日子正是我們相信這應許有多少的試金石;(iii) 每個人對理想的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標準。 傳道書給我們很好的提醒:富足有時,清貧有時甚!我們當曉得虛空與充實的分別。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參提前六3~19;腓四10~20)基督徒的人生不應只局限於工作的牢籠中:個人,家庭,親友,社群,教會,以至天國皆是我們的人生領域,你願意以雅比斯的禱告:「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代上 四10上),作為你重整人生的踏腳石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