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語言老師


1927 期(2001 年 7 月 29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心理學研究指出,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童年,換言之,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語言能力,必須盡早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是其中一個好辦法。

  幾歲大的孩子,已懂得享受躺在媽媽懷裡聽故事的樂趣。孩子年紀小,就給他講內容簡單,句式重複的短故事,許多著名寓言和童話如「龜兔賽跑」、「狼來了」、「三隻小豬」等都是百聽不厭的。另外,晶晶樂園出版一系列陸趙鈞鴻博士寫的兒童故事,如「窗前的大眼睛」等也非常適合。

  講這類故事不必天天新款,同一故事可以重複又重複,幼兒天性喜歡聽熟悉的故事,聽多了,他會生出親切感,又會模仿故事人物作出反應。別看他們只是「咿咿呀呀」的,他其實正在模仿練習講故事。

  記憶中,童年的我也極愛聽故事,母親在這方面是高手,經常給我講各式各樣的故事,幾歲大,我已聽過蘇武牧羊的故事,他去國十九年,在冰天雪地裡孤苦獨守羊群的遭遇,深深觸動了我童稚的心靈。

  而木訥的父親唯一會講的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也在我苦苦央求下,說了一遍又一遍。至今我還記得給父親一邊捶背,一邊聽故事,想像孝子阿象,怎樣得寸進尺,結果給蛇吞掉的情景。父親說故事的技巧按今日標準,殊不高明,但我享受的是父女間的親密共處,而那警世故事除了幫助我發展語言能力外,也間接建立了不可貪心的道德標準。

  等到我升讀一年級,能說會道便成了我的強項,各種故事演講、相聲表演、話劇、演講、辯論,點綴了學校生活,建立了我的自信,這一切都要感謝父母在我幼兒階段打下的基礎。

  所以,家長們要切切把握機會,做孩子第一個語言老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