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批學生來報社參觀,問幹這一行的人,會否因為見慣了場面,對人對事麻木?答案既「是」亦「否」。誠然,每天在天災人禍,政客醜聞等新聞中打滾,很容易變得麻木,而近年新聞界競逐以煽情的手法取悅讀者時,行內的確有些很令人痛心的現象出現,諸如血淋淋的圖片放大刊在頭版,將不幸者的痛楚毫不保留挖出來,在別人的傷口上洒一把鹽,換取數文錢和銷路。
感謝主我不用在那種機構工作來糊口,不過,也不等於自己便是很「不麻木」,自己發覺,原來在信主後,在接觸新聞,特別是悲劇新聞時,有另一番體會,大如警員被冷血匪開槍擊斃,以至小童遇車禍失去生命,真會有悲哀之情,有些新聞可能寫一千字,有些可能在每日版面中留下一百字,不過,真實的意義不在乎字數,而是每篇或長或短的報道中,背後都包含著生命,每一個生命在神眼中都是寶貴,不管是達官貴人,抑或只是一個小小寂寂無聞的大角咀住板間房的老伯,有時接手一些新聞,有人生命危殆或在困難中,自己會默默為不相識的禱告,在以前來說對我是不可思議的,現在除了說是因為基督外,也沒有別的原因了。
如果我們相信神對每一個信徒,都有一個最美好的計畫(當然,要我們答允回應神),那麼,無論我們的生活,工作是甚麼,都應該是屬神的工作了。主耶穌升天前交付的大使命,叫我們將福音傳遍普天下去,自己怎麼辦呢?
成為作新聞工作者,會多一項職責,帶一點時代的先驅角色,將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告訴他人,當然我無法做到將教會牧師勸人信主,作為報章頭條,因為新聞有它的一套運行法則,不過,我也不會隨便用自殺案,風化案等作頭條,而會考慮至對社會的影響,「世界」內涵是豐富的,讓讀者思考更大的意義,而不是無止境地報道「聲,色,煽」新聞。
教會喜用「工場」來形容牧師或傳道人所事奉的崗位,對於平信徒來說,我想如果我們視自己的工作環境,以至學校,都以「工場」的眼光去看,相信在生活中更能體察到神的同在。
馬丁(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