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1916 期(2001 年 5 月 13 日)
◎ 文林 ◎ 袁維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位從前稱為「才女」的舊同事,個性溫純、內向,文采非凡,料不到近年轉行當了保險經紀,更感意外的是作為一雙年幼子女的母親,丈夫因工作長居外地,她要身兼父職,奔波於事業和家庭間,身體實在疲乏,心靈何其孤單。盡管她如何成熟,性格如何改變,一個家的需要、一份愛的連繫、一聲爸的呼喚,總不能單靠電訊的聲波,E-mail輸出的文字,甚至高科技繪形繪聲的樣相,就可以把躲藏在冰冷顯示器裡的爸爸呼之欲出?

  時勢所趨,生活逼人,令香港社會增加了不少「假單親」、或者「假單身」(筆者給與的稱呼)的家庭,已婚的猶如未婚,有兒女的卻像無兒女。在成人的世界裡,大可以用諸般的理由去解釋、忍耐、接受;孩童的生活中,又如何叫他們自圓其說地在沒有爸媽的日子仍然感到溫馨、歡愉和平安?最近我家的幼子就因為看了一齣怪異的影片而嚷著要母親陪伴入睡,大兒子經常為功課挑燈夜讀,壓力不少,作父親的有機會品嚐他泡的夜茶,「茶傾」讀書的心得。家人的存在,就在乎那點點滴滴的分擔、分享,可以盡在不言中;家人的缺席,就算幹得如何轟轟烈烈,也變得論論盡盡,言不由衷。

  影片「花樣年華」以不同的年代,巧合的情節反映著今天夫妻間的相同問題。沈鬱、無奈的主題音樂,襯托著那只見其聲不見其形的婚姻伴侶,蓋另一半經常往外地公幹,枕邊沒有人,生活失去和應,情感既不能長期活在若即若離的狀況,婚姻一旦越過了情侶階段那不著邊際的浪漫和神祕,也就更需要長久的栽培:在具體的時間空間裡諦造適切的溝通、關懷和接納。愛侶經常「失陪」,自然渴求誰可相依?夫妻間經常分離,兒女就很難從父母關係中去領略相依、相親和相愛。在另一齣「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一對純真、率直的鄉村戀人,經歷既傳統而浪漫的戀愛後,從此四十年不離不棄,誓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惜其中老伴先逝,卻在兒子的奔喪中帶出了父親一段刻骨銘心的愛。

  世上的愛如何真摯,仍必須擺上時間,付出心力去培育。夫妻間不喻的愛,也成了孩子們學效的榜樣。使徒約翰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愛,他們就能夠反映和延伸神的愛(參考詩歌「橋」的歌詞),作一個稱職的父親母親。夫妻間除了靠彼此的親近來提升婚姻關係,也得靠賴天父無比的慈愛來維繫,因為惟有他才能挪開人與人之間在地域和心靈中的阻隔,叫我們在孤單中不至迷失;在軟弱中不至跌倒。

  在此,我們要為著眾多因生活、經濟及種種理由變成「假單親」、「假單身」的家庭祈禱,但願他們在有限的時空裡仍能忍耐等候,彼此扶持,更珍惜共聚天倫的日子,好讓孩子們多得父親母親的愛顧,父母親也能從不同的境遇裡,領略到天父的眷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