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與「捨」


1906 期(2001 年 3 月 4 日)
◎ 宣教千里 ◎ 姚桂芬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宣教士出發到宣教工場,必然的是要離開原來的國家、城市、離開親手建立的家(無論是豪宅或是斗室)、離開摯愛父母、兄弟姊妹及親朋戚友、離開熟悉環境、離開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包括心愛的食物)、離開教會(母會或牧養的教會)、離開一同成長、並肩事奉的弟兄姊妹。

  當出發在即,除了要放下(離開)外,收拾行裝時,還有許多的取捨。本來喜愛的,現在要越洋遠去,因而要思考,取甚麼?捨甚麼?在收拾時,往往發現有些記憶雖事隔久矣,卻仍是歷歷在目,猶如發生在昨天;有些則忘記得一乾二淨,最好不要再記起;有些則是早已忘記的心頭愛。原來不單在收拾東西,也收拾記憶,回顧一生,甜、酸、苦、辣,滋味無窮。過去會讓你掉進回憶。

  對於傳道人,書就是他的財產,要選那些呢?那些是真需要的呢?本本都是錢,要運走也是需要錢。書以外,就是資料及雜誌,平時儲起來,留待將來有用時用,結果多半的價值就是存放著,所以投籃的機會極高。相片是另一個寶庫,從兒時到長大成人,由黑白到彩色至數碼照片。拍照時拍得開心,收藏時三、五、十張也沒有所謂,到收拾時,想來想去都想不起合照的是誰,不認識的斷不會把照片收藏下來,認識的為何不記得,這些照片百分之九十會報銷。看著照片,便看見自己的成長、改變,人生的美麗片段,照片是最好的記錄。

  禮物背後代表著一份份的情與愛,基本上不該轉送他人,然而隨著時間消逝及即將的變動,本來好端端放在家中,現在有可能要說再會了。最容易處理的是衣服,因為工場的天氣,是冷是暖,多半早已知道。而且很多衣服只適合於在香港穿著,一位行政人員在香港上班穿的便服,在英國華人的婚宴上穿,會感到過分隆重。初以為可以留下來,待假期回來時再穿,結果當回來時一則款式不合時,二則也已習慣了工場的簡單,還是作廢。

  其實,人生原就是有許多取與捨,只是宣教士出發時,好像許許多多的取捨都堆在一起。若能經常把不需要的、無用的,整理整理,人生便沒有那麼多累贅了。可以回顧的,便常常暖在心頭;該忘記的,就把它放進心靈的碎紙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