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醫療改革的幾點意見


1902 期(2001 年 2 月 4 日)
◎ 教會之聲 ◎ 雷同德 麥基恩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醫生發表了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你我齊參與 健康伴我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紛紛發表意見。一些基督徒醫生和牧者亦曾展開討論,現將討論內容,撮要成文,拋磚引玉。

  從社會的角度,我們認為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二十二節說:「追求信德、公義、仁愛、和平。」點出了基督徒對社會福利和醫療制度的兩大指標,就是公義和仁愛。但仁愛並非意味着人人可以得到免費或低收費卻是高效體貼的醫療服務,這是不切實際亦不可行的。現今醫療政策已不是一種免費午餐式的醫療制度,惟社會應當有一個合乎人道的醫療救生網。

  在香港醫管局成立以前(一九九一年),公共醫療雖然有種種不是之處,但平心而論,那亦不失為一個有相當成本效益和醫療效率的制度。或說那只是堪足過夜的客棧,可以飽腹的素餐,而今日公立醫院裝修美輪美奐,媲美酒店,服務和私家醫院不遑多讓,結果自然有人滿之患。

  公立醫院改善是政府長期注資的結果,每年三百億的開支,卻成為一個沈重的負擔。在過往,醫管局為了堵住醫生流向私人執業,一方面在架構上大幅擴充,另一方面則以私營醫療為競爭對手。今天的確是取得成果,私家醫生和醫院不少都陷於慘淡經營,但這又豈是市民之福?其實公立和私家兩者應是配合互補,側重某一邊也是不當,政府應當是調節、平衡而不是以資源去壓跨私營醫療的業務。我們認為醫管局所發展的,應當是一個實而不華,小康式的醫療制度,而不是一個豪華的,包羅一切「蜚聲國際」的方向。

  對於目前制度的改革,我們有三項的建議:

  一、公共醫療所該供應的,是無分貴賤的基本醫療服務(Essential Medical Service),而非酒店式頭等服務(Hotel Service)。較豪華及多項選擇性的服務,大可留給私營機構運作。而且應與私營醫療組織商議,盡量以合宜價錢使用有剩的門診及住院資源。

  二、政府應該多撥資源進行公民健康教育,讓人們能曉得如何保存健康。這對自己前途和社會的前途,都非常有利。以長遠的成本效益來看,公民健康教育是最化算的,比發展高、尖、新科技的效益和逼切性一樣重要。在健康教育上,政府亦應增加資源與志願機構及團體,因為非官方團體於公民教育上,常常是勝過官方的。至於公民的道德教育,一個公平、正直、道德的市民,不單會保養自己的健康,對社會風氣亦會起正面的作用,教會在這方面,可負起作鹽作光的功用。

  三、只有神是全智、全能、全足。政府的資源卻是有限的,亦不可能隨着高、尖、新科技而無限澎漲。因此政府不可以「神」自居,要解決一切問題,滿足所有需要。另一方面,我們亦不應視政府為「神」,要她凡事皆能。個人應對自己,對社會有責任心及承擔,維持自己的健康。不濫用社會資源,不成為社會的負累。並且在某一程度上,個人要承擔自己的保健和保險費用(近似新加坡的保健制度),是值得考慮的方向。但要符合負擔能力,且盡可能有多些方案可以取捨。

  結語:在公義、仁愛、負責的前提下,香港的醫療制度是應當改革的。雖然細節未有共識,但改革是無可迴避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神學生講場】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