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積極回應教育改革


1867 期(2000 年 6 月 4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人形容教育界對教育改革的態度是葉公好龍,其實,對一些基督教界人士來說,也許同樣是生動的寫照!長期以來,不少人對本港的教育制度都十分不滿,對甚麼填鴨式教育、一試定終生、學非所用......痛心疾首,說的時候更咬牙切齒,但當教育改革真正來到的時候,大家卻退避三舍!捍衛自身利益成為改革的重重障礙!

  過去幾年,有關校董會的醜聞不斷發生,以權謀私、尸位素餐、濫竽充數,是必須正視的問題,作為使用大量公帑的機構,隨着社會對透明度的要求愈來愈高,津校有必要向公眾交代日常的運作,而教會作為重要的辦學團體,不應只抱着向神交待的心態而漠視社會的訴求,過往我們辦學有傑出的成績,不能假設以後一定能保持水準而要求別人無條件相信我們。容許老師、家長、舊生及社會人士參與校政乃大勢所趨,只要辦學團體能保持委任六成以上校董之權力,確保辦學理想不會被扭曲,為何不開放一點?

  另一個引起爭議的是教師的語文基準測試,本港的語文水準下降,大家有目共睹,當然,不能將責任全推在老師身上,但不少非主修英語或未通過普通話測試的老師,卻在教授有關科目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一直以來本港的教師都並不專業,除沒有規定在入職前先接受師範訓練外,不少教師亦教授非本身主修或副修的科目,水準自然參差,而基準測試既可讓一些教師證明自己的實力,亦可令教師予人更專業的信心,為何要將之上綱上線為侮辱教師尊嚴?教師想邁向更專業的地位,一些客觀要求是無可避免的。

  另一個改革的阻力當然是家長,追求名校的心態;以是否多功課、用英語作為選校的指標;只重學業成績而輕視課外活動......,要學生愉快學習,最大的障礙其實可能來自家長!

  當然,教育改革還有很多範疇.筆者對教統會的建議亦有一些保留,但絕不希望見到一些本來應該最有教育理想的人和團體,為了自身利益而成為改革的最大阻力!香港教育制度的積習由來已久,不少人喊着要改革也喊到聲嘶力竭,龍已經來了,請勿做葉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