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消氣、解民怨


1877 期(2000 年 8 月 13 日)
◎ 教會之聲 ◎ 江大惠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日有報導,目前本港最新興受女白領歡迎的運動是「健康搏擊」 boxercise(未有正式譯名,姑且稱為「健康搏擊」)。她們脫下上班的套裝,換上戰衣、戴上拳套,踏進擂台,向教練盡情揮拳踢腿,假想對方就是無理的上司、陰毒的同事、負心的情人、第三者。總之,藉攻擊性的拳腳將對方痛毆,打出心頭火,有效地發洩內心的怨憤。

  人有怨氣就需要出氣、消氣。基督徒是人,香港基督徒是香港人,自然分享香港人的怨氣。怨氣是負面的情緒,得不到發洩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礙,難怪以弗所書一章一至二節強調蒙召的信徒行事當與蒙召的恩相稱,鼓吹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包容。但二十六節卻教導信徒「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承認活在世上,生氣含怒是免不了的。不過,長期憋住一肚子氣而得不到舒解只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害,最好日落前能夠化解,否則,積壓日深,一旦爆發不可收拾。

  治標的消氣渠道很多,大吃大喝、「唱K」、「打機」、靈修默想、從事運動、上網、上pub、按摩、焗桑拿、聽音樂、看電影電視小說都有消氣的功效,能夠鬆弛神經、平衡心理。不過,如果製造怨氣的環境和條件不改,今天消的怨氣明天還會來。

  港人目前的怨氣的成因很複雜,由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的因素所做成的焦慮、不平,都會引發情緒的不安,問題不易根治。「牛步式」的政治民主進程、負資產、失業、行業被淘汰、貧富愈來愈懸殊、對前景乏信心、全球化帶來的競爭、資訊爆炸的適應,這些問題都不是單憑信仰可以解決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政治課題要尋求政治解答。

   民數記十三、十四、十六章記載了以色列民在曠野的悲劇,曠野物質條件的貧乏,探子負面的報道使民眾怨氣沖天。身為領導的摩西顯然體會不到民眾的恐懼、焦慮、怨憤,沒有疏導民眾的訴求,他們要求另選領袖(民十四4),他們選出的民意代表不受尊重 (十六2),他們對領袖的投訴被上綱上線成為對上主的挑戰(十六3、11),他們質疑領袖有自立為王的政治野心(十六13),他們追究領袖昔日應許的田地葡萄園沒有兌現(十六14)。姑勿論這班民眾的訴求是否合情合理,不去聆聽、溝通、疏導,單用高壓的手段、恐怖的打殺只會做成悲劇。

  怨氣是真實的感受,它的出現有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的根源。不能因為它是負面或者非理性就加以壓抑。但如果不先聆聽民眾的訴求,進行溝通,提供疏導的渠道,讓怨氣宣洩,單憑壓抑只會令負面的情緒繼續滋生,愈壓民怨愈大。身為領導,必需具備為民怨消消氣的智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