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反思
一無所有的安息禮拜


1877 期(2000 年 8 月 13 日)
◎ 文林 ◎ 阿拔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本來帶著哀傷和婉惜的心情參加安息禮拜,死者是我少年時認識的好姊妹,二十多歲正是年輕有為的青春期,奈何面對生活上的困擾,一時孤單無援竟自尋短見,但意想不到這個安息禮拜竟令我產生莫名的憤怒、不安和失落!

  剛進入靈堂時,接過一份只有兩頁紙的程序表,封面寫著「某某堂安息禮拜程序」,內頁是一般性儀節,如:宣訓、唱詩、祈禱、讀經等,末頁有一行小字印著:安息禮拜儀節二零零零年一月二十一日。我再仔細閱讀,仍尋不見死者的芳名,當然沒有她的生平簡介,也無主禮牧師的名字。看來,這份程序表自本年一月始用,已經有半年之久,或許可以繼續用於不同的喪禮,直至主再來的日子,這種環保行動,你欣賞嗎?

  我嘗試將不滿的情緒收起來,安坐靜觀:靈堂佈置清雅,廊列不少花圈、花牌,滿是黃、白色的菊花,還有粉紅的玫瑰,嬌美的花叢襯托一幅青春美麗的遺照。叫人感到一朵盛開的花,給主人摘去了。

  「永遠的離別」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會中的氣氛雖然沈寂、哀傷,卻不冷清,赴會人數約二百,老中青幼,多個宗派領袖也到場。眾飲泣聲中,死者的母親最是傷痛,淚如泉湧,哭得像個淚人,親友們一一的擁抱她,無聲的安慰是適切。姊妹啊,假若妳看到母親及親友們的眼淚,包含其中的愛與痛,妳一定不會作這愚蠢的抉擇!

  一篇令人失望的講章,內容沒有對死者的評價,也無對生者的安慰及勸勉,只是循例的宣告:基督徒面對死亡,雖有悲傷,卻有永恆的盼望,因為天堂是......

  回想姊妹一家四口從祖國來港定居不久,父親因工傷意外死亡;姐姐身患重病,幾經波折才得醫治;母親含辛茹苦地養育兩個女兒;姊妹因個子高大,常當爸爸保護者的角色,她像母親一樣熱心愛主,曾想過全職事奉;姊妹勤奮上進,曾留學美國,由於她平易近人,喜歡服事他人,深得同學們的讚賞。我欣賞姊妹的爽直、坦誠,更欽佩她母親的熱心、刻苦,對別人的尊重和關顧。

  唉!一個人儘管只活過數天,他仍是活過,甚至上帝的生命冊上也有他的名字,為何這位年輕人就沒有令人懷緬的過去呢!

  隨後是一篇公式化的禱文:「......姊妹比我們先過死關,回到主懷安息,將來我們走的道路也要跟她一樣......」在靜默中我猛然醒覺,內心呼喊著:「上帝啊,目的地相同,不過道路不一樣,我不要自我了斷生命,因為生命可貴,是主耶穌用重價贖來的。我誓要活得精采,死得燦爛。」

  一篇無個人化的禱文,差點把充滿人情味的喪禮變成無人性的安息禮拜。在一個電腦化、程序化的時代,難道教牧傳道也變得那樣無情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