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不再唱歌了


1877 期(2000 年 8 月 13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英國愛丁堡大學專家發現,母親的歌聲對嬰兒成長擔當重要的角色。母親為哄小寶寶入睡輕哼搖籃曲及兒歌時發出的不同音調,有助幼兒明白及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情緒。」(《明報》8.8.2000)

    箴言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生活在一個怎樣的語言環境,原來對人的品格和修養有相當的影響。母親若常常哼出一些愉快的調子,對嬰孩的心理成長有莫大裨益。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馬威克表示,嬰兒由於隻字不識,所以只能透過母親的聲線運用,學習控制情緒。歌曲是最感性的語言表達方式,故幼兒往往從母親唱出來的不同音調之中,配對不同的情緒。母親哼出輕快愉悅的音調,嬰兒表達出快慰;母親哼出沈鬱哀怨的音調,嬰兒表達出哀慟。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後,便較能抒發及表達內心的情緒,身心從而得到平衡發展。

  香港的父母太忙,嬰兒入睡時往往仍未回家;又或者誤信讒言者,以為買些貴價的經典名曲或卡通兒歌,比自己親自唱歌對幼兒更有益,結果是很少在孩子身旁唱歌。原來這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母親最原始最樸拙的聲音,當然不及百老滙的水準,但對嬰兒的怡情養性幫助最大。

  今天我們的下一代只是吃電視的奶長大,聽的看的都是叫人躁動的電視節目和卡通片主題曲,早已失去了母親在床邊喁喁細語或哼唱民謠的那分溫馨,無怪新一代要參加那麼多的EQ課程,因為他們大都缺少一個會唱歌的母親。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