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自己倒似有點小心眼,並不是吝嗇,還未到阮囊羞澀。當每次光顧食肆或買點小吃的時候,總在嘀咕一下,一根油條要四元,啊!一碗餛飩麵十五元,啊!老是啊呀、啊呀的,其他還多著呢。一煲窩蛋牛肉飯三十多元,又啊啊連聲,絕不是經濟低迷到自己付不起。而是多番到國內,吃了些三角、五角錢的一根油條,三大元一碗餛飩麵,四、五元一碗南京牛肉麵,五、六塊錢一煲窩蛋牛肉飯。味道也過得去,餛飩麵比香港的還要好、對比之下,這才弄得我錙銖計較。
差距這麼遠,要是未自己親嘗,也不大相信,偶然和家人友好們談起,好教他們詫異。這恍似南北極一般的消費,對經濟這門學問全是門外漢的我,實在沒法理解,只有在捧著那差不多同樣品質的食物時,又增一點兒感慨。
訪問南京時,向當地的「聖經專科學校」打聽一下,在校學生每一個學年的生活費大約的需要,校方給我一張書面報告:(以人民幣計算)
生活費:每人每天三餐伙食六元,每學年二百七十天,共一千六百二十元(兩個學期)。
學雜費:每人每學年六百元。
福利(洗澡等):每人每學年五百四十元。
醫療費:每人每學年二百元。
合計:每人每學年二千九百六十元。
三千元人民幣不到就夠一位神學生一個學年的需用,再加上衣著和雜用,就算一倍罷,也只是六千元上下,這家聖經學校暫時是兩年制的,一萬多元就可以訓練一位同工。
再談到當地同工的待遇,牧師月入約六、七百元,在較僻遠的地方更少,就算生活條件怎樣低廉也相當清苦的,但他們都忠心地站穩自己的崗位,有好些還是高齡的忠僕。
老實說,真有點感到自慚。也更希奇的是為甚麼這麼低廉的生活費,居住環境比香港寬敞得多,還有百多萬人,認爹認媽的爭著要來。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