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聖依納爵對辨別諸靈的了解


1832 期(1999 年 10 月 3 日)
◎ 古道今詮 ◎ 郭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宗教改革以後,聖依納爵創立耶穌會,推動一種新的修道生活模式。在近年,不少更正教徒對聖依納爵的屬靈操練模式感興趣。本篇文章主要對聖依納爵的靈修學中「辨別諸靈」(Discernment of Spirits)的觀念作簡單介紹及評價。

一、透過心靈的內省辨別上帝的旨意

  聖依納爵對辨別諸靈的了解,基本上與辨別上帝旨意不能分割。聖依納爵除了透過彌撒、紀律的祈禱與及順服教宗等外在的媒介辨別上帝的旨意外,同時著重一種個人主觀的體會,運用人的自由回應上帝的旨意。

  聖依納爵提出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尋索神人關係的痕跡,他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親近上帝與馬丁路德,強調世俗生活也是上帝聖召的觀點相符。聖依納爵除了著重客觀外在的禮儀生活接近上帝外,同時著重「反求於己」,從個人的經驗入手,實在是一種突破。

  

二、安慰與悲哀的情感活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聖依納爵看重人經驗中情感的一面,特別是情感活動的方向(The Direction of the Affective Movements),他提出兩種情感活動的主要方向:安慰(Consolation)與悲哀(Desolation)。安慰的情感方向將人帶往上帝,使人減少自我中心,並且對人開放,服務他人。相反,悲哀的情感活動方向促使人遠離上帝,使人變得更加自我中心,對神及對人封閉。

  

三、情感方向不一定是壞事

  聖依納爵除了從人的經驗入手,分辨情感活動的方向,但是在辨別的過程中,他十分注意處境中不同的因素。他指出悲哀的情感活動方向並不一定是壞事,例如一個虔誠的信徒在一般的情況下,會經歷平安、喜樂;不過當他經驗悲哀的時候,不一定會破壞他對上帝的委身。相反,一個對上帝缺少敬畏的人,在經驗傷痛後,可以激發他認識自己的靈性景況。因此,聖依納爵的觀點能夠對人生負面的經驗作出較正面的評價。

  

四、美化負面的情緒可以是一種欺騙

  當然聖依納爵意識美化人生負面經驗可以導致病態的心理。他回憶在巴薩隆那(Barcelona)及巴黎(Paris)學習的時候,被屬靈的事物吸引,終日沈醉在其心靈世界中自得其樂,結果令他疏懶學習。他在自省的過程中指出,或許這是他心底裏抗拒學習,逃避學習的一種心理反應,他稱這種是欺騙式的安慰(Deceptive Form of Consolation)。筆者認為聖依納爵頗有自知之明,能夠洞察人性中軟弱的一面,敢於面對自己,不以屬靈操練作為逃避自己的藉口。

  

五、情理兼備的抉擇模式

  聖依納爵對人經驗中情感活動的注視,只是幫助人在具體處境中作抉擇的起點。他的論點可以分三方面:第一是聖靈引導人作選擇。第二是透過辨別人心靈中安慰與悲哀情感活動方向的出現式樣(pattern),選擇安慰的方向,使人接近上帝。第三是在運用想像力(imagination)透視人內心的情感之餘,亦要運用理智考慮各種環境因素的利弊。聖依納爵在教導人作抉擇的時候,情理兼重,一方面透徹地領悟內心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理智地分析問題,藉聖靈的幫助作選擇。

  筆者認為靈修學需要與倫理學結合,避免那種重視內心感受與神同在,只顧認同內心掙扎與壓力的極端,以為超越善惡就是靈修的新境界。這種只重心靈釋放的靈修觀往往導致人在對牧養有片面的了解,只重認同人的難處、軟弱、掙扎,輕視是非黑白的倫理要求。筆者認為聖依納爵的靈修觀其實不單注重情感一面,同時注重理性的分析,不過在表達的方法上卻給人一種只重情感,貶低理智的印象;其實這是回應中世紀經院哲學中抬舉人的理性的一種極化反應而矣。

  

六、反省

  聖依納爵提醒人透過對過去與現在的經驗的反省,將那些與安慰與悲哀情感活動方向有關的人物、事件及處境列舉出來,作為進一步的反省。筆者十分欣賞這種自我反省的方法,因為它不會隱藏真我,讓人誠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心靈治療需要人認識傷痕的所在,並且祈求聖靈的力量醫治,使傷痕之處不再產生苦澀的情緒,筆者認為聖經是信徒生活的指南針,單是個人的內省而缺少從聖經的說話的印證,往往會流於主觀,甚至偏差。若果更正教信徒能夠在汲取聖依納爵屬靈操練方法之餘,加強對聖經的重視,將會獲益更多。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