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健身


1812 期(1999 年 5 月 16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署擬將太極拳列入中學體育科課程,如今已經成了慣性,只要有一事提出,即呈正反兩面,馬上就有人提出異議。可是這次竟然遭受到「譴責」,而發言人又是國術總會負責人之一(見明報四月十日教育版)。 說道是抹摋了青少年的體育智慧、浪費時間及資源,又說正在血氣方剛的性格,與講求柔和的太極格格不入,更建議推行其他較為硬朗的運動項目。這一番論調似乎言重了一點。 教署也曾進行一連串的教學實驗,太極拳是動靜皆宜,可以寧神養性,舒鬆緊張,也可以加強推廣中國文化。 老實說,這是屬於體育科,對莘莘學子的全人教育是:德、智、體、群、美,栽培身心的平衡。在香港的教育體系中,體育方面,在中、小學校中只是聊備一格,不說怎的,就是體操中最基本的:立正、列隊、左右轉,起碼步操的隊型,也全不像樣。加入太極拳,如今只是引用二十四式的太極,算是柔軟運動、健身操,那又有甚麼大不了。總之讓學生們活動活動,當是國術的啟蒙,那是好的。 在以前的廣州,我自己也曾在學校裡,每天早晨上課前,全體同學隨著老師,一、二、三、四做柔軟體操,體育課有授「國術」,清楚記得師傅是來自河南精武體育會會長王國樑和張善卿,教的是十二路潭腿、工力拳,那時還扎實的虎虎生風,也不知道是甚麼派門,分不清是南拳、北腿,距如今七十年,還在記憶中。 旨在增進學生們的健康,如今青少年多是剛有餘、柔不足,太極拳一般說是「耍」不說「打」,鬆鬆筋絡好得很,其他各門各家也是求健身之道,就來個百花齊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