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缺席的感恩滋味


3039 期(2022 年 11 月 20 日)
◎ 文林 ◎ 麗群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疫潮湧漲過後的西洋感恩節,原應「報復式」的佳餚美食滿桌,親友圍聚濃香四溢的火雞前大快朵頤,歡樂慶祝疫後重生的新氣象。豈料英國因能源價格飆漲,過節興致缺缺。為節省烤箱用電量,超市販賣的火雞數量較之往年縮水了一半;不少家庭乾脆「放」火雞一命,來一次「火雞缺席」的感恩節。

  「火雞缺席」使佳節氣氛大減顏色,感恩晚餐跟家常便飯沒兩樣。餐桌是凝聚親友歡度節日的據點,少了油亮焦嫩的深棕色火雞,再多的菜餚點綴也燃不起感恩滋味。有信徒幽默打趣:「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身旁的人馬上接腔:「也不是單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呀!」

  口腹之慾,人之大慾也。中外文化歡慶節期,總不離「吃」;西方基督教國家向上帝獻感恩和記念耶穌誕生的兩大節日,都會吃火雞。烤得香嫩超軟的火雞,吃來入味流汁,濃烈滋味滿心頭,漫溢久久不會消散的幸福感。這感覺源自慈愛的天父,讓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誕生在馬槽,為世人鋪開一條恩典之路。我們行走在其中,靈魂蘇醒,福杯滿溢,生命蕩漾感恩的樂歌。這樂歌,又豈是悅人口腹的火雞肉所譜成的呢!

  年年感恩節,年年吃火雞。一隻大號火雞前後烤上數小時,分好幾餐才能全隻吃完;吃膩了,雞肉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人不期然為一年只吃兩趟火雞而獻上感恩。口腹之慾真是短暫!感恩節前夕,活在能源價居高不下的英國信徒,苦心思量「火雞缺席」下更有意義的感恩夜餐聚。

  當年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號到達新大陸,多人於飢寒交迫下染病身亡。存活的人在當地原住民的幫助下,學會狩獵及種植農作物。翌年豐收,這批倖存者邀原住民一起用餐感謝上帝,這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當感恩晚宴的主菜不再是火雞大餐時,人們學習注目感恩節的真主角──賜生命的主宰。走過嚴峻疫災,今能圍桌暢聚歡談,怎不感激天父保守我們這批疫後餘生呢!

  牛津露天市集有位擺食攤的香港人,移英前在港任職電腦工程師,原無掌鑊下廚經驗,離港前一年才加把勁煎炒煮惡補廚藝,準備到英後擺攤賣廣東餐。有位中年高層主管舉家離港前買好洗碗手套,打算移英後做洗碗工;哪知英國餐館用洗碗機,他不過站在機器前開機、關機,再把洗好的餐具整理好,洗碗手套派不上用場。這種放下身段、從基層做起、肯捱肯幹的獅子山精神,在全英各地崛起。

  問這些專業港胞會否覺得委屈?他們都異口同聲搖頭說:「不!」因為人生從「零」起步,學會為已有的感恩,體驗到最真實的幸福感。這難道不是感恩節的真義麼?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