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70 期(2021 年 7 月 25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第一,生命教育不是一套課程,而是一種社會生活。它不只塑造個人的成長,更透過一羣人的實踐塑造人們之間應如何相處、人們之間的期望。從此看來,生命教育是一個社會行動。事實上,當愈來愈多學校和人討論、參與和推動生命教育時,生命教育的社會行動已發生了。
第二,生命教育不是由上層結構決定它的內容和方向,而是從人們的生活世界中形成。生活世界是由人的經驗組成,而生命教育是對人的經驗之體驗和反思。人們經驗的特色是流動和變化,所以,生命教育是當下和相遇,非系統。台灣的生命教育有別於香港的,A學校的生命教育有別於B學校。
第三,雖然泰勒的社會想像比較關注當下已出現的社會想像,但社會想像可以以一種烏托邦形式出現,即對現實的另類想像,從而產生新社會想像。例如,馬克思主義就是對資本主義的另類想像。那麼,生命教育是一種社會革新的社會想像多過一種維持社會現狀的社會想像。
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是否產生對生命教育過高期望?沒有這樣期望,我見不到生命教育有甚麼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