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未必等於真相


2958 期(2021 年 5 月 2 日)
◎ 每月眉批 ◎ 施德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馬克思不是已經問過:相對於蒸汽機的發明,政治的變動又算得甚麼?這發明不是比所有革命更改變我們的生活嗎?而難道馬克思今天不會說:比起互聯網的發明,所有反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抗議又算得甚麼?……

  自由共產主義者不要只是成為賺錢的機器。他們要自己的生命有深一層的意義。他們反對舊式宗教,卻追求靈性、非認信性的默想。……他們首選的座右銘是社會責任和心存感恩:他們是最先承認社會待他們不薄,容許他們利用自己的本領累積財富,因此他們理當回饋社會、幫助人們。畢竟,倘若不去幫助人,他們的成功又有甚麼意思?唯有這關愛令生意的成功變得有價值……

  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兩個面相,對比着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兩副面孔。那殘酷的生意人摧毀或買起他的對手們,用盡一切手段和技巧達到他的目的,造成實質上的壟斷。其間,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慈善家卻優雅地問道:『假如人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死於痢疾,就是有電腦又能怎樣?』在自由共產主義的倫理中,慈善事業正好平衡了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慈善事業,是隱藏經濟剝削面目的人道主義面紗。在一個大規模的超我敲詐中,已發展國家以援助、信貸等去『幫助』發展中地區,並以之迴避那關鍵的問題,就是他們對發展中地區的悲慘狀況的參與和共業。」

  ~Slavoj Žižek(齊澤克), “Violence”, London: Profile Books, 2008, pp.17-19

  在互聯網上,我們都知道有相,未必有真相。想像主耶穌被拍下跟妓女單獨談話的片段,被人放在網上瘋傳。該怎麼理解?相片不會說話,只能靠詮釋。這兩年,網上充斥着見證不同「事實」的畫面片段:事實就在眼前,但真相到底是甚麼?於是,人們慢慢發現,事實,有時並不等於真相。

  齊澤克指出,「主觀暴力」是在一個零程度非暴力的背景下得到的經驗。而「客觀暴力」,卻正正是內在於這「正常」狀態下的暴力。客觀暴力一般是看不見的,因為它正支撐着我們賴以意識到甚麼是主觀暴力的那個「零程度」的標準。

  簡單來說,為了利便量度、參照,你將一個處境定為「常態」;以後那個「常態」就成為量度一切類似情況的標準。這樣,「客觀暴力」或系統性暴力就像物理學上那聲名狼藉的「暗物質」(dark matter),本質上其實就是那光天化日下的主觀暴力的複本(counterpart)。它或許是看不見的,但倘若你要理解那些看來「非理性」的主觀暴力的爆發,你就不能不考慮這個隱藏的關鍵因素。

  馬克思說蒸汽機的發明,比所有的革命更能改變人的生活;齊澤克引申,互聯網的發明,讓全球化資本主義消失於無形。互聯網當然並非將全球化資本主義瓦解,而是使它不知不覺、無聲無息地融入並成為我們生活的關鍵部分。

  「自由共產主義者」,或俗稱「左膠」,是他們在試圖撥亂反正的努力中,被揭露本身正是他們聲稱要對付的問題的關鍵部分。蓋茨是首屈一指的大慈善家,毫不吝嗇地捐獻上億財富於教育、救助飢餓和瘧疾。當中的竅妙當然是:你要付出,就必須先攫取。索羅斯是全球聞名的金融大鱷,他卻同時將一半時間放在人道主義活動,為後共產主義國家的文化和民主活動提供經濟贊助,支持寫作和出版—竭力抵銷他有份製造的破壞性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貧窮、疾病、飢餓、戰亂這些看得見的人道災難,都是擺在眼前、顯而易見、必須處理的問題。而志願團體、慈善組織、社福機構能夠做的,自然就是這些逼在眉睫、急需救援、分秒必爭的人道工作。你總不能眼睜睜看着有需要的人不理吧?至於背後引致這些災難的結構性問題—也就是上面提到「常態」背後的「暗物質」—也只好留給那些搞政治的去處理了。

  這就是世界解決問題的方法:追逐事實。周而復始地去追趕那些幫之不盡、做之不竭、逼在眉睫、急需救援的工作。就如齊澤克所言,我們就像用瀉藥朱古力去解決便祕的問題;到最後導致便祕的,卻正是那些瀉藥朱古力。我們還不熟悉嗎:「你光顧一杯我們品牌的咖啡,其中三分一的收益就用於捐助非洲饑民!你飲得愈多,捐得愈多!」

  面對彼拉多的盤問,主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祂的國不屬於這世界。保羅隨後亦勸導信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畢竟信仰要處理的,並不是叫人眼花瞭亂的紛紜事實,而是那些事實背後的真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