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都思能挑大樑


2958 期(2021 年 5 月 2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麥都思出身於家道衰落的城市中產,初中之後學習印務謀生,期間歸主。因讀到馬禮遜在差會刊物的文章,在一次宣教聚會上立志到中國傳道;隨後由倫敦傳道會派往馬六甲福音站,負責印刷事務。

  當時前往馬六甲的航程安排,需要在差會設於印度東南部 Madras (馬德拉斯) 的站點稍停留,麥都思在此邂逅當褓母不久的 Elizabeth Martin。她是英軍跟本土泰米爾族妻子的混血女兒,是帶着一名七歲兒子的寡婦,擔任褓母之後才聽聞天國福音,歸主不久。結果麥都思二十歲單身出發,途中結婚,一家三口在一八一七年中來到馬六甲。

  麥都思的事奉由印務起步,因此他在英國接受短短三個月培訓就出發。他志向傳道,來到馬六甲之後努力學習多種語文和神學;在一八一九年獲米憐按立作傳道。然而麥都思跟其他新來宣教者同感,未對英華書院企劃同心;待得有人分擔印務職責,他就離開馬六甲。

  傳道、出版、譯經,是麥都思的摯愛核心事奉。他先後主理三處福音站:一八二零至二一年在現時檳城機場一帶的James Town,一八二二至四三年在巴達維亞,一八四四至五六年在上海。他是恆河外方傳道會前期同工中,唯一體魄健壯及心志堅定,可以熬至能夠踏入中華大地服事的。

  米憐在一八二二年離世之後,麥都思以其優異才能和品格,加上堅定的中國心懷和傑出的語文資質,使他成為繼後最能支撐恆河外方傳道會大局的人。馬禮遜就曾引介歐陸國家首位來華教士 Karl Gutzlaff (郭士立),認為最宜先到巴達維亞跟麥都思學習。馬禮遜在一八三四年離世之後,麥都思更成為當時區內最資深和中文最好的宣教者。

  麥都思一直熱衷向華人傳道,雖然始終未能凝聚得華人信徒成立教會,但是歷年寫作及派發的中文書刊,數量無出其右。一八三八年麥都思返英國述職期間,在各城主講宣教大會,觸發 David Livingstone (李文斯頓) 的宣教心;同年撰寫出版《中國的現狀和展望》,日後深深觸動 Hudson Taylor (戴德生) 的中國情。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