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五) :從人類錯誤到人權


2901 期(2020 年 3 月 29 日)
◎ 旅遊世界基督教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後有關開普敦的故事,不可不提奴隸在其中的角色。自荷蘭佔領開普敦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從不同地方輸入奴隸(1652年),先建設補給站,後建設城堡。到一六九三年,開普敦奴隸的數目比自由人口還要高。一七九五年,英國從荷蘭奪取開普敦,並於一八零六年,釋放奴隸住所的奴隸,並將這建築物改為政府辦事處。奴隸住所建於一六七九年,是開普敦第二間仍保存的最舊的殖民建築。今日,它已改為奴隸博物館,而其主題是「從人類錯誤到人權」(From human wrongs to human rights)。直到一八三四年一月一日,奴隸才解放。但完全解放要到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一日 。

  奴隸由不同地方輸入,包括印尼和印度。被送來開普敦的都沒有名字,他們被給予的名字多跟月份有關,例如,十月彼得、三月大衞。奴隸被看為貨物,有價,可供買賣。雖然英國統治時期立法禁止從外地輸入奴隸,但仍容許在本地自由買賣。有些主人善待他們的奴隸,甚至將遺產分給他們,但絕大部分主人都是殘酷地對待奴隸。受到不公義對待的奴隸曾抗爭,分別為一八零八年和一八二五年。查實,主人也很擔心奴隸對他們不利。那麼,奴隸制度只會破壞各方人際關係。

  奴隸博物館旁邊有「奴隸者的紀念碑」,設於二零零八年。它由一組十一個黑色四方石磚塊組成。其中兩塊石磚刻上奴隸的名字,其餘九塊刻上不同主題,包括:抗爭與反抗;釋放與自由;奴隸對開普敦的貢獻;奴隸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宗教;在途中的苦難;懲罰;奴隸生活;奴隸住所。跟很多紀念碑一樣,設計者沒有在紀念碑上有很多形象化和文字,只有數個字,目的以寧靜和默想為主。設計者說,「奴隸的遭遇使我們無言,因為他們的遭遇超出我們可以明白和任何表達⋯⋯他們也沒有留下言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