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強調屬靈生命
 籲信徒生活以主作王


2901 期(2020 年 3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環球聖經公會已於三月十三日網上直播「從士師記看『無王管』的世代」公開講座,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博士分析《士師記》的寫作目的,反思信徒如何從中得到啟迪和亮光,配合上帝心意回應今天的處境。

  郭文池博士形容,今天是前所未見的時代,人可能看見敗壞和黑暗,但仍要相信上帝從中掌權,上帝必會預備祂心中最好的答案,在時代下興起合祂心意的領袖。他表示,研讀《士師記》正是要反思在困難的環境下,如何尋找上帝美好心意,從而配合其心意回應時代。

  導言結論 寫作首尾呼應

  郭文池博士指,士師是上帝興起的民族領袖,《士師記》共記載十二位士師的事蹟,但特別之處在於《士師記》的導言和結論篇幅極長,與聖經其他書卷截然不同。他解釋,《士師記》共有兩個導言,首個導言(一章一節至二章五節)已巧妙地提到當時的不同支派,如以猶大為首的南國、以約瑟家為首的北國、但支派等,也談到四處均有外敵入侵,成了日後士師事蹟的背景資料。惟首個導言的結論卻在二章一至五節──耶和華的使者向各支派顯現,稱他們因離棄上帝,故不能趕走迦南人,迦南人更要成為他們的網羅。

  第二個導言(二章六節至三章六節)記載以色列人事奉巴力,結果耶和華發怒,將他們交在搶掠的人手中,其後因以色列人哀求,祂便興起士師拯救他們。「第一個導言記載各支派不能完成攻佔迦南地,是從戰事角度出發;第二個導言則從拜偶像、屬靈角度去解釋《士師記》的背景。」他比較兩個導言,指兩者寫作切入點及記載內容雖然不同,但卻同樣帶出一個結論──以色列人犯罪、得罪上帝,所以落入《士師記》所記載的光景。

  至於結論方面,郭博士指參孫死後再無記載士師的事蹟,反而寫了長達五章(十七至二十一章)的結論,正是要歸納出《士師記》的寫作目的。他表示,結論包含了兩個故事,第一為米迦、利未人、但支派有關拜偶像的事蹟(十七至十八章),以屬靈角度寫作結語;第二為利未、便雅憫支派與以色列人內戰(十九至二十一章),以政治軍事角度寫作結語。由此可見,《士師記》是首尾呼應的書卷,引言和結論均以屬靈和軍政角度寫作,其中關於屬靈問題的章節位於第一個導言及最後的結論中間,從寫作結構上看出,《士師記》真正想強調的正是人在靈命上的敗壞。

  屬靈角度 思考經卷主旨

  此外,結論部分多次出現「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十七6、二十25)及「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十八1、十九1)的描述,他形容這是作者刻意將寫作目的穿插在結語中,清晰指出《士師記》的問題在於當時沒有王,所以眾人任意而行。惟他強調,此句並非為合理化後來的君主制度,也不是暗示以色列人需要地上的君王,而是指他們的國家、社會、個人都需要耶和華作王。

  他以第一位士師俄陀聶和最後一位士師參孫為例,俄陀聶是《士師記》記載的首位士師,經文更記載「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三10),可見這是作者認為士師應有的本質。至於參孫則是《士師記》記載最後一位士師,當他兩次呼求耶和華後,經文隨即兩次提及他治理以色列人二十年(十五20、十六31),郭博士指除參孫外,《士師記》從沒有兩次提及其他士師的治理年數。

  他解釋,參孫擁有許多恩賜,但卻是任意而行的代表,從沒有展現出他與上帝的關係;但當他願意向上帝禱告呼求,上帝仍賜力量給他,甚至在經文中兩次記載他是治理以色列二十年的領袖。「最值得讀者留意的地方,不是參孫力大無窮,而是他向上帝呼求,這就是從屬靈元素看《士師記》的記載。」因此他重申,《士師記》是從屬靈角度撰寫歷史,並非暗示以色列人需要立王,而是指以色列人真正的王是上帝。

  生活層面 承認上帝掌權

  郭博士比較士師時代和現今時代,他指當時以色列人希望仿效鄰國,期望有王管治,今天信徒則應緊記不要讓世俗騎劫敬虔。他表示,信徒對社會事情有不同立場和感受十分正常,但切記不可將世俗標準帶到教會羣體中,例如信徒強調公義,應以同一標準看待所有羣體,不可只看到政治立場不同者的不義,而忽略自己的不義。「基督徒應有更高的屬靈原則去批判……不能因達到某些目的,便將不合神心意的事帶進基督徒羣體中,使世俗騎劫了敬虔。」

  另外,《士師記》中以色列人沒有以耶和華為王,又任意而行;他提醒今天信徒要在生活各方面讓上帝作王,認清放縱自我是離開上帝轉捩點。他續言,主作王在《士師記》中是一個屬靈問題,同時屬靈生命亦是這世代的關鍵,「當教會面對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最重要不是甚麼方案和行動,而是屬靈生命是否上帝喜悅,以致能夠在與上帝密切關係中作出回應……按上帝給予的感動去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