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之路12號


2880 期(2019 年 11 月 3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二零一三年,禮賢會九龍堂進行拆卸重建。那座舊堂運用超過半個世紀,而重建工程歷時三年。當新堂在二零一六年竣工成之日,人們來到新堂前面卻驚訝而欣喜的發現:新堂的實用樓面面積固然大大增多了,而新堂的正面入口前壁,竟然幾乎是舊堂門面的一式一樣複造;只是為了配合整幢增大了體積的教堂,而增大了前壁門面的尺碼。

  教堂正面入口前壁、不只是所有信眾出入教會的必經之路,更是堂會全體信眾的集體回憶。 這項會友集體回憶的珍貴遺產得以延續下來,實在是基督教會少見的保育意念和行動。

  德國萊茵地區(Rhineland)教會在一八二八年組織差會,積極投入普世宣教事工;差會後來定名為「萊茵傳道會」(Rhenish Mission)。這個傳道會由一八四七年開始差遣教士前來中華大地,後來再按照名字的讀音,取了十分貼近中華文化本色的漢名:「禮賢會」。可見宣教者全情投入工場的良苦用心。

  禮賢會教士初來中國,在剛開始城市建設的香港維多利亞城立足。他們傳道的主要對象,是鄰近香港,操「廣府話」的珠江口地區民眾,例如緊貼香港的寶安及東莞等地。當那些年,宣教者都放眼於廣闊的中華大地;香港尚屬偏處一方的漁村,只是遠渡重洋的教士的歇腳點及後勤基地而已。

  十九世紀末,中華帝國滿清皇朝加速衰落,而香港城市建設迅速發展起來。此起彼落的社會情勢,導致大量廣東民眾遷來香港謀生。這大量來到香港的民眾之中,亦有不少來自寶安及東莞地區的禮賢會信徒。為了牧顧這些遷來香港的本會信徒,禮賢會教士才開始在香港發展傳道工作,至一九一四年在香港島成立教會。

  九龍半島由英國軍方嚴控多年之後,至一九二零年代才開始積極進行城市建設,以至九龍地區的人口日漸增多。為了方便居住在九龍半島的信徒參與教會生活,禮賢會在一九二八年成立「九龍堂」;一九五七年遷至現址建造教堂。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專題】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