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爺條路


2853 期(2019 年 4 月 2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Esplande)看了一齣只有兩個人演的話劇: 《阿爺條路》 (My Grandfather's Road)。

  內容講及家族的尋根。一位出生於六零年代中的孫女,長大後返回故居尋溯爺爺及家族的歷史。這位女士原本有四兄弟姊妹,其中一位未出生已夭折,另一位弟弟電單車失事喪生,年僅二十一歲。整齣戲環繞着三代之間的關係,爺爺的幾房人、父母輩的成長、自己那一代的變化⋯⋯;也帶出了新加坡由上世紀三十年代演變到今天,情節十分豐富,笑中有淚,令人回味無窮。

  同屬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我們雖身處香港,也極有共鳴。尤其劇中播出的舊黑白照片,好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不論是衣著、髮式、姿態、表情,統統似曾相識,彷如自己的童年。

  話劇最精采及大膽的地方,是由頭到尾只有一男一女在對話,女的飾演劇中的孫女,以第一身方式演繹她如何尋根,如何抽絲剝繭找出爺爺的歷史,以及最感人的,她和眾兄弟姊妹的關係,尤其是當她失去了二十一歲的弟弟,她感情的起伏,以至對人生及死亡的看法。因着對白寫得很好,絲絲入扣,所以儘管沒有場景,沒有道具(只有幾個百搭的箱子),只是偶然有黑白舊照做背景,一個半小時的戲也不覺納悶,倒扣人心弦,牽動了觀眾情緒。

  「阿爺條路」這個劇名也改得很傳神,有新加坡華人多元方言 feel。我看的是英語場,但也夾雜少許粵語如「阿公」、「阿嬤」; 另也有一兩場是廣東話的,可以想像會更加傳神,畢竟聽新加坡華人說英語及粵語,都有一份獨特的感覺。

  其實每個人都有父母,有爺爺嫲嫲、公公婆婆,他們肯定也走過一條與我們迥然不同的路。如果我們都好似戲中的孫女,鍥而不捨尋根究底,必然發現一個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最寶貴的,是在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身分和安身立命的基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