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假期經驗分享
 外勞處境及教會回應


2850 期(2019 年 4 月 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少年輕人曾參加工作假期計畫,帶着不同的經歷回到香港,年輕夫妻周德威(Dick) 和陳劍琴(Kimkam)曾遠赴澳洲和愛爾蘭參與工作假期,他們對轉換身分成為外來勞動者感受尤深。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已於三月二十二日舉辦信仰在世界系列「404不存在的勞工」講座,二人在會上透過工作假期的經驗分享外勞處境及教會回應。

  「工作假期可能有旅遊和玩樂的部分,但有很大部分是與勞工議題有關,是我們不能無視的部分。」Kimkam說,二人曾經參與愛爾蘭及澳洲的工作假期,以不同的勞動工作賺取工資,期間不斷經歷身分的轉換,除了當背包客、侍應生、農場工人、教會弟兄姊妹等,更成為他國眼中的「外來勞動者」。因着大學時修讀社會學的背景,令他們邊打工邊反思勞工議題,包括被大眾忽略的勞工,以及勞工被移除的平等機會、合理待遇和保障等。

  旅程中的幕幕片段為他們帶來反思。Kimkam分享在愛爾蘭當侍應時,因一次幫同事替班而發現自己工資差距甚遠,令她重新醒覺工資會因是當地人還是外勞而有差別,「當一個社會有最低工資時,為何還是會被移除呢?」而在澳洲當果農時,收工後被送到倉庫,要求無償摺箱子,令她醒覺在權力下被逼進行的工作是一種「勞動力剝削」。此外,不論在愛爾蘭還是澳洲,二人都經歷過惡劣的住宿環境,見盡很多外勞在工資以外的不合理待遇。

  「尊嚴就是將一個人好像一個人般對待。」Kimkam指出,聯合國制訂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一項為「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她解釋「體面勞動(Decent work)」亦可稱為尊嚴勞動、人性化的勞動條件等,旨在讓人在自由、平等、安全與尊嚴的條件下,得到足夠酬勞和權益保護,最終希望促進男女待遇平等,因此安全工作環境包括免受性侵犯和性騷擾。

  身分的轉換亦令他們深切體會到教會的接納和服侍,最令Dick深刻的是位於澳洲「黑工三角」的教會,每逢葡萄當造季節小鎮都滿是來打工的人,住宿環境非常擠迫,有教會弟兄開放自己的家接待前來打工的背包客,又教他們英文,並且透過查經、敬拜和祈禱作門訓工作,更進一步聯絡當地議員作監察勞工問題的工作,「我們既是好鄰舍,也是他們的鄰舍,被牧養時才發現,我們應如何回應有需要的人。」

  「一生裏面不斷轉換身分,但有的身分不會變,就是基督徒,無論身處何方。」Dick認為工作假期令他反思自己平日有否作在最小的身上,除了低下階層,也應關懷身邊轉換新身分的新手父母和職場新手。Kimkam則憶說任職果農時經常穿著「爛衫爛褲」走進教會,但仍然得到接納,令她深切體會教會的接納和陪伴,「不要忽視我,不要看不見我,已是尊重。」

  她最後分享在愛爾蘭參加露宿者探訪隊時,在途中遇上吸毒者纏繞自己,領隊迅速地為她解圍,她原以為領隊會像香港的慣常處理將吸毒者制止和分隔,直至她回頭看見領隊與吸毒者在後面慢慢同行至教會,她那刻感到看見耶穌的身影,沒有責備和批評,只有憐憫,「如果要我為尊嚴勞動重新下定義,我認為就是把所有勞動者看為是上帝的受造物來看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