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衝突本質
 溝通疏解紛爭


2844 期(2019 年 2 月 2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信徒羣體出現衝突在所難免,如能了解衝突的成因,將更易疏解負面情緒,避免教會出現分裂。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一月十六日於該會主辦「牧養沙龍:當教會由衝突至分裂時……」講座,以心理學角度探討衝突的過程和本質,思考如何以正面態度解決衝突。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名譽副教授許志超博士引述,基督徒學者Dyck和Starke曾研究二十二間分裂出來的教會,整合出信徒羣體分裂的過程。首先是「相對和諧期」,教會中未有事件引發信徒衝突;第二是「意見醞釀期」,隨着信徒在外接觸到不同資訊,將相關意見帶返教會並進行討論;第三是「改革期」,教會內開始進行改革,例如更新崇拜形式等,目標是令教會變得更好;第四是「抗爭期」,反對改革者雖然不同意改革,但仍願意嘗試接受,惟抗爭已慢慢發生;第五是「強烈衝突期」,教會中志同道合者開始「圍爐取暖」,宣稱己方的立場才是正確,與持不同意見者惡言相向;最後是「離巢期及餘波」,部分信徒因此離開教會。他稱,根據資料顯示,留下來的信徒大多會心存仇恨,感覺被拋棄和背叛;至於留下或離開的牧者,一般均在兩年內離開所屬的教會,可見教會分裂將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影響牧者。

  許志超博士提到鏡象知覺的概念,即信徒發生衝突時,雙方均相信自己是遵行天父旨意,又認為對方偏行己路。他解釋,雙方會認為自己有充分理據,並視持相反意見者為偏頗,同時會轉發不利對方的理據及報道,卻謹慎處理對己方不利的消息。此外,雙方都會感到被對方惡意攻擊,甚至將中立者視為對頭人,要求所有人「靠邊站」。

  至於衝突過程中,暴戾的言語和行為都會令對方產生負面情緒,觸動對方怒氣,繼而向自己發出惡言,結果衝突不斷循環和升級,因此雙方均有份造成負面情緒。所以他認為,信徒必須明白每人都有鏡象知覺和負面情緒,並因此令衝突難以解決,因此要理解背後概念,以作預防及體諒對方的情況。

  面對堂會衝突 避免敵意抗爭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回應,堂會衝突常見於會眾對牧者領導的觀感和態度出現轉變,例如隨着年幼信徒踏入青少年階段,開始有了批判思維,或對牧者和教會牧養感到不滿。此外,堂會轉變亦是衝突危機之一,如會眾人數增加、信徒靈性和見識增多、組織開始公司化及行政化、核心領導層更替等。

  面對衝突時,他提醒信徒不應將責任和錯失全推卸予對方,甚至因積怨而強加罪名於對方身上,至於教會領袖間應容許有人提出異議,若強行要求所有領袖統一立場,只會失去理性,最終令問題不斷惡化。他建議,疏解衝突必須先代入對方立場,易地而處,同時說出事實和感受,尋求更高的共同目標。他強調,敵對方式無助解決衝突,最重要是尊重對方同是上帝所創造的人,邀請其就衝突作出正面回應;相反若將對方視作敵人或物件,只會作出挑釁行為,導致更激烈的敵意抗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