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寬恕」與「復和」路上


2811 期(2018 年 7 月 8 日)
◎ 廣蔭頤養 ◎ 何婉慧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英國靈性研究協會國際會議及歐洲宗教靈性與健康會議,在英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內舉行,背後有着重要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考文垂」受到嚴重的空襲破壞,市中心內大部分建築和歷史悠久的大教堂也被完全摧毀。戰後,於一九六二年,這城得以大規模重建,特別是「考文垂教堂」,是一個以平安和復和為中心的著名古蹟。

  戰爭的結局,帶來是摧毀和破壞的後果;

  戰爭的完結,亦會是寬恕和復和的開始。

  「復和」之先是「寬恕」。

  面對着世界的轉變,接二連三的戰火,不斷影響人們的精神健康。有見及此,世界各地關注精神健康的學者、神學家、專業人士,近年積極展開有關「寬恕」與「復和」的臨床及研究工作。今次,便在考文垂這個帶着殘酷戰爭背景並曾被摧毁的城市,積極推展「復和」工作,舉行以「寬恕之路:健康、醫療及社會科學」主題的國際研討會。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Everett Worthington教授所述,「寬恕」乃是我們逆轉生命的重要元素。「寬恕」對於不同種族、宗教、國家,已是全球性的現象。學懂寬恕別人,也要懂得寬恕自己,超越自怨自恨,同時也接受被別人和上帝的寬恕。他以多年前其母親被殺害的自身經歷為例子,說明「寬恕」並非為傷害別人者/施兇者預設藉口,亦非放棄追求公義。而是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少以一句道歉或悔疚的話可化解恩仇怨恨。近年新興很多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提升個人的精神健康,其中「寬恕治療」便被廣泛應用,不論對於戒毒復康者、心臟病患者、癡肥病患者、末期病患者、或是曾被暴力侵犯者,以至長者身上,均有正面的影響。

  英國神學家Anthony Bush教授亦表示,「寬恕」對於自己和別人來說,是一種恩慈的禮物 (A Gift of Kindness)。尋求饒恕者,也很需要這份被饒恕的禮物。學習寬恕,便應放下個人認為「錯誤」的事情和釋放無限的體諒,讓靈裏的生命被更新。

  學習「如何寬恕」也是一個「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尋求內心平安和減低負面情緒的旅程。而為讓年輕的下一代也能無壓力地懂得寬恕,「寬恕教育」(Forgiveness Education)已在不同的歐美、非洲等國家開展,教導學生們面對不公義的對待時,也能實踐以愛、恩慈、憐憫和尊重的態度和行動。當中的研究亦顯示「寬恕教育」能減低學生的負面情緒,提升他們在課堂裏的溝通和合作,甚至改善他們學習的表現。

  另外,荷蘭神學家Carlo Leget教授也分享一班護士服侍臨終病患者的研究。當中發現,臨終病患者在面對生命的最後時光時,亦能帶着平安的心,準備步入死亡—心裏充滿寬恕和復和的力量—這也對一班專職醫療團隊的同工有着一種正向和靈裏釋懷的鼓勵,促使他們繼續抱以熱忱的心和平安的靈與病患者同行。

  在這國際會議中,筆者亦有幸代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發表有關透過表達藝術治療,提升患有初期認知障礙症長者靈裏健康的研究工作。在華人社會裏,進行關於多元藝術和長者靈裏健康的研究着實不多,是次以質化和量化的合併研究,探索這羣體的靈裏狀況、需要和未來臨床研究的發展,實為一個開始。同時,亦盼望長者也能實踐寬恕,將之與自己、別人,甚或上帝重新連結起來,在年老之時活在「復和」、「平安」的道路上,享受豐盛和被受尊重的生活。

  想起「聖法蘭西斯禱文」這詩歌,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

  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

  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但願我們在俗世洪流,面對各樣的挑戰時,也在難免的怨恨、憂傷、懷疑、失望中,都能釋放出「寬恕」的力量,寬恕自己,也寬恕別人,正如上帝寬恕我們一樣,使我們在「復和」的道路上,擁抱愛、喜樂和昐望。

  何婉慧(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院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