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舍堂揚真智


2788 期(2018 年 1 月 28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建城不久,大量中外人士迅速遷來維多利亞城,謀求發展。隨着人口急速增長,各類社會設施及服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包括供水、供電、醫療及教育等。英國佔治香港尚未足四十年之時,殖民政府已經有意建立大學。後來為了強化英國在中國的影響力,終於在一九一一年成立了「香港大學」。

  新辦的香港大學依循英國本土最高學府的教育方針,為學生的課外生活設定「舍堂」制度(Hall)。所有學生都需要入住舍堂;由於每一學生歸屬一個舍堂,他的所有課外生活基本都由所屬的舍堂安排。初期的舍堂都有教會機構承辦;例如聖公會在一九一二年建立了香港大學的第一個舍堂,取名「聖約翰學院」,一直運作至今。

  香港大學成立半年之後,國內發生「辛亥革命」,中華帝國的滿清皇朝終結;中華民國初建,中國社會在動盪中經歷着急變。那時大學乘着民國初建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大幅增多,發展漸具規模。天主教會的「耶穌會」在一九二九年為大學建立一個新舍堂,取名「利瑪竇宿舍」(Ricci Hall)。利瑪竇是耶穌會的成員,他在明朝的後期來到中國,是近代第一位在中華大地建立起天主教會的教士;死後葬於北京。

  耶穌會主理這所利瑪竇宿舍的目的,不單為學生提供住宿,也不止為學生提供多姿的課外生活,更旨在紀念這位傑出的教士,並且藉此帶給學生心靈培育。因此利瑪竇宿舍由初建之時已經附設一個小聖堂。至上世紀六零年代中期,利瑪竇宿舍進行整體翻新;聖堂重新命名「上智之座小堂」(Our Lady Seat of Wisdom Chapel),並且向公眾開放。由面向學生至面向公眾,這所教堂服務社會已近九十年。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