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堂」而不是「疏遠」


2748 期(2017 年 4 月 23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們知道合一有兩個層次,一是基督教信仰的內容,所有教會都不能否定一些基本認信,例如三位一體、神人二性等等;二是表達基督教信仰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會」按不同的領受而活出模式,在這層面上,則要彼此尊重。有時我們會很快就不同意一些教會的行事方式,但不要速速斷言對方是異類,以詫異的眼光看待對方,原因第一在於人的認知能力很短少狹窄,其次是我們之前犯的錯誤也實在太多。

  在教會改革五百週年的同時,記念着的不單是天主教會,也不止是信義宗教會,也有一個在地理上更近香港的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東方正統教會與我們一樣,對於上帝、人和救恩的認信都是一致的。上帝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上帝的本性是神聖和永恆;人是上帝所創造,本質是被造物,靠賴上帝而生存,但因受了試探,違背上帝,按上帝的公義,人受罰,與上帝分離;救恩是上帝所賜,以耶穌基督代人受罰,藉上帝的恩慈,人悔改,歸回上帝,上帝就稱罪人為義,在末日有確據可與上帝永遠同在。

  我們不要以為十六世紀的教會改革運動的分裂是教會歷史中前無古人的事,其實早在十一世紀,教會就已經出現了一次規模更大的分裂。自四世紀國教時代開始,教會只有一個,覆蓋由西班牙至土耳其,但發展到了十一世紀,教會在制度上雖說只有一個,其實在運作上一早就分成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和以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方教會,因着兩方都擁有強大的財力和政治實力,形成均勢。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要覺得基督教內部多元對立是一件奇怪的事,不是的,從保羅時代的哥林多教會,到東、西方教會,到教會改革時代,到今天,教會都是多元而不斷變化的。過往,香港華人新教教會很少接觸東方正統教會,少接觸並不是他們不存在於香港,而是我們真的很少去瞭解他們。

  最近到了一間土耳其餐廳吃午餐,播放的是土耳其音樂,吃的是「清真」的轉轉燒牛肉飯,喝的是土耳其紅茶,餐牌寫着的是「奧圖曼帝國」的歷史。是這樣的,「奧圖曼帝國」自十三世紀於西亞興起,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及後於一四五三年,攻陷了東方正統教會為國教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隨後,東方正統教會的弟兄姊妹有部分留在土耳其,有另外到了俄羅斯、亞美尼亞,希臘等地方。

  想起了在一零五四年,一個信仰的基督教因《尼西亞信經》分成東、西方教會,各自發展;在一四五三年,奧圖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方教會險遭沒頂,但奧圖曼帝國也善待他們,容許他們繼續教會的生活,隨後遷移至俄國和希臘;其後在一五一七年,德國的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上,我們及其他新教的教會陸續出現。五百年後的今天,抬頭想一想,喝一口紅茶,原來,我們有很多「疏堂」弟兄姊妹、鄉里親戚。我們是「疏堂」,而不是「疏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