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與「屈服」之間


2747 期(2017 年 4 月 16 日)
◎ 「性」在啟思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你與至親家人立場相對時,在「對立」與「屈服」之間,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在血淋淋的衝突或淒楚委屈的哭泣之間,有沒有其他選擇?在你與他此消彼長的拉扯關係之間,有沒有中立的第三者適時介入,幫助你們達到共識?

  兩星期前,由自己一手拉拔長大的兒子家揚跟淑貞「出櫃」(同性戀者公開性傾向)。淑貞完全不知所措,只有無數的問號和眼淚。家揚也無可奈何,他原來要說的許多話,都因母親的眼淚戛然而止。由那個晚上開始,母子倆每對上眼,淑貞都潸然淚下,家揚怎樣嘗試跟母親說話,都得不到理睬,兩口子的家一片死寂。

  家揚「出櫃」其實是想跟母親更深的溝通,如今卻適得其反;淑貞每面對兒子的答話,其實也想回應,卻抑止不住內心的痛,除了流淚說不出甚麼,從此對兒子的事非常敏感,又想知又怕知道不想知的,又怕自己說錯話。結果在巨大的困局中,母子倆進入零溝通的狀況已久。

  破冰的契機發生在淑貞遇上「新造的人協會」之後。

  協會提供一項服務名為「調和服務」。聖經中以鹽調和味道之用比喻信徒在人際間充當中介協助對話,而這項服務正是為一些面對衝突的家庭,作個居中調和的使者,使衝突雙方有一個平台去聆聽和交流,理解彼此的期望,並尋求共識。

  於是,淑貞決定與家揚一同尋求「調和服務」。淑貞心想非信徒的兒子跟她一起接受基督教背景的機構之協助,本應難度極高,但因這項服務的中立性質,在家揚充分了解服務目的後,便欣然積極地同意跟協會同工見面。過程中,經過個別了解淑貞和家揚的情況,雙方做好預備,嘗試進入共同會面。

  因為有同工在當中協助淑貞母子了解自己與對方的需要和內心難處,母子倆在過程中發現許多「原來」與「其實」,在情緒的下層露出了大家真正的心意和苦衷,日常行為所無徹底表達背後的動機,同工作為一位中立的聆聽者,就補足了這些虛位,讓母子倆進行真實直接的溝通。

  由此,母子倆剖心直說,雖然衝突源自家揚的「出櫃」,但原來這段日子最困擾母子倆的不是家揚的性傾向,而是兩代間的相處方式。其實,性傾向問題造成了彼此的分歧差異,然而生活還是真實的,如何在尊重雙方期望底下繼續能過家庭生活,才是更具建設性的。

  服務完結後,對淑貞而言,她終於找到傾訴的對象,有人明白、開解,亦與家揚打開了溝通之門;對家揚而言,則可以更勇敢地表達自己實況,母子之間更真實地結連,母親對同性戀的理解多了,反應也比較合宜。

  當今香港滿有鮮明的對立,讓基督徒的我們仍然相信人與人之間可以釋出善意和感情,在「對立」與「屈服」之間,無論思想取向如何不同,同一屋簷下大家總會有些共同關注,與其死命執着於彼此的不同,何不暫且放下武裝,彼此聆聽,邀請可信任的第三者介入,一同建立和而不同的相處方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