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訓練的內容―信徒皆祭司


2747 期(2017 年 4 月 16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人一方面要尋求意義,同時亦要有盼望,結合了人生意義和前景盼望,人生才會活得積極;在神學上來說,這正正是「終末論」的內容。耶穌基督會第二次降臨,按每人所作所為審判活人、死人,此刻忠心為主的信徒在終末論的內容裏找到人生意義和盼望,於是雖然面對當下種種困難,也會努力不懈。不但如此,就是在極度困難的時刻,仍會堅持,不單堅持,還會盡量多走一步。

  早前講論到祝福香港的途徑之一,是好好教導教會和政府的關係,而在維持這種同時既合作,又守望的關係時,教會又要教導信徒在職場崗位上回應上帝的呼召。上帝差遣每一位信徒成為該個行業、該個職場的祭司,既有這職分,就在其工作崗位上實踐出來。所以,盡忠職守的學校老師按着上帝的召命盡好教師的本分,就成為人和上帝的中保,就是盡上信徒皆祭司的本分。當下的境況,是怎樣教導信徒掌握和實踐這信徒皆祭司的職分。

  怎樣做好一件事?當然這沒有一套既定的標準做法。況且世間上哪會真正有最好的做法?這是一個需要集思廣益的問題,應該是先有一些「腦震盪」,然後互相交流,就會有一些可行的方案。「信徒皆祭司」既然是一個身分,就必須將這身分放置在一個處境中,一步一步實踐,在任何一個處境中,要將身分落實的時候,都是一個學習和經驗的歷程,焦點在於我們怎樣稱謂這個歷程。或許,我們嘗試將「信徒皆祭司」這個身分放在「門徒訓練」這個框架之內,看看有甚麼亮點。

  過往我們所學習的「門徒訓練課程」,基本上是以「自助而助人」為過程,以傳福音使人信主為目標。「自助而助人」包括「祈禱靈修親近主、守時奉獻服侍人」,之後就是領家人、同事歸主。這類型的門徒訓練在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學生福音運動非常有效,因為能抓緊時代的需要。但這套門徒訓練的心法在今天看來肯定是不足以應對今天社會的光景,因為教會和社會共生,當社會出現了如廝大的轉變,香港本來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大家和平共處以追逐自己的目標,但現時有深層次矛盾,撕裂嚴重,門徒訓練的視野就不要只停留在「助己助人,領人信主」這個層次上。即是說以上兩樣目標都要繼續履行,但也要發展更多基督教神學素養作為訓練門徒的內容。如果今天仍然只看重自己祈禱靈修,領人歸主,而不考量怎樣在社會中盡上自己的本分,這樣就真是「離地」了。我們是要持承以往所做的,也要開拓一個新的局面。

  怎樣發展出一種經歷,讓信徒可以實踐「信徒皆祭司」?這可能是一套門訓課程(這裏所說的課程是指經歷和生命改變,而不是一套知識),或許是一個神學反省過程,將一整個人類社會納入在上帝的國度中,重新為教會定位。教會不只是一個註冊團體而已,更是祭司的國度、上帝的選民,這都需要我們抓緊神髓。

  面對將來,頓然覺得很大的無力感,但正如文章首段所說,我們的眼目要正向前面,千里之行,始於我們的第一步。我們憑信心看見主耶穌的再臨,今天在籌算之際,想到教會改革運動的倡議之一是「信徒皆祭司」,或許這個聖經真理,能給我們多一點啟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