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讀到眾讀


2678 期(2015 年 12 月 20 日)
◎ 教會觸覺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閱讀,本來是很個人的行為,你喜歡讀小說,我喜歡讀散文,各按興趣能力去進行,並無必要變成集體活動。不過,在學校裏推動閱讀,卻有需要指導孩子們進行集體閱讀。這種集體閱讀通常稱為「專書閱讀」,就是由老師指定全班同學在同一段時間閱讀同一本書,跟語文課本學習相似。

  近年香港公共圖書館和不少學校推行的讀書會跟「專書閱讀」相似。大家一起讀同一本書,好處是指導者可以跟讀者集中討論相同問題,進行活動時因此能夠多元化一點,引發思考和趣味也相應提高。

  「專書閱讀」跟「廣泛閱讀」是互相補足的。前者追求閱讀的「質」,要讀得專讀得深入;後者追求的閱讀的「量」,要讀得多讀得多元。一般小孩子比較喜歡「廣泛閱讀」,對「專書閱讀」則有點抗拒,他們覺得像解剖般對書本進行分析很沈悶,卻不知道,經過仔細分析,細意地慢慢讀通一本書,比浮光掠影水過鴨背式的泛讀有更多得着。

  要把「專書閱讀」推動成功,選書自是非常重要。童書種類繁多,卻並不都適合作集體閱讀用,有些繪本較宜於親子閱讀,有些故事則宜於獨自細味。適合多數人共同閱讀的書,文筆應該優美一些,內容應該爭議性多一點,換言之,可堪咀嚼的書才值得用作集體閱讀。我見過有些學校用科學類書籍作專書,內容都是些事實性的資料,如此集體閱讀,不過是社會科的學習,我想不到對孩子語文方面有何補益。

  選好了書,便要構想適切的活動配合閱讀。台灣在組織讀書會方面有豐富經驗,出版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只是港台兩地學生閱讀習慣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人家那套。香港孩子課餘要參與的活動太多,閱讀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消閒減壓,甚至是交差做功課,所以活動若太多花式,反而變成增加負擔,降低閱讀興趣。適當地教他們欣賞作者的寫作技巧,學一下怎樣分析文章/故事的佈局,引導他們思考其中深意,跟同學們交流討論,已經很足夠。如果孩子因此培養出閱讀習慣,進而享受閱讀之樂,那就是成功的集體閱讀了。

  這個世代,家長和老師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施展渾身解數,才能在這個愈來愈走向圖像化的世界,培養孩子對閱讀文字產生興趣,並且鍛鍊出能力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