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週年」話題 


2659 期(2015 年 8 月 9 日)
◎ 教會之聲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上一世紀初至今的一百年,中華大地幾經翻滾,世局大勢多番顛簸。試想,就在本「聯會」正式成立的一九一五年,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剛爆發未久,而中華大地亦陷於軍閥割據的局面。至於基督教會,那時全部「和合本」中文聖經尚未完成繙譯面世哩。可知現存的任何一所「百年老店」教會機構,既然能夠熬過這一百年的不尋常磨煉,每一間都是一項值得賞悅的傳奇。

  「聯會」百年人事,說來輕鬆;各種措施興替,算來簡易。然而前人怎樣走過那段戰亂加上貧困的日子,今代相對比較富裕的信徒實在難以想象。我們只能夠肯定,一百年來,「聯會」不斷地經歷上主持續的恩眷引導,而教會前賢亦以代代傳承的信服與摯誠來堅立聯合的見證。在這概述的背後,有幾多可以大書特書的上主作為,有幾多可歌可泣的服事典範;尚待整輯記存,以至流傳,用以感育新世代!

  中華文化原本注重飲水思源,慎終追遠。這其實是一種人生取態,強調要尊重前代,並且延續前代的生命。這是一種承傳生命的使命感,並且使得短暫的個人生命,能夠與歷史長河接軌。可是我們的社會及教會卻彌漫着「厭史症」,或「史盲症」。我們常會只顧勇闖新路,卻輕忽理解自身根在何處,難怪在一輪努力衝鋒之後,依然容易產生成果浮泛的落差。

  教會在社會見證上主的服事,必需要「應世」,而「應世」的見證服事就必須是「適時」的見證服事,否則教會的見證努力會在時代演替的洪流中汰失。「適時」的生命活力在於能夠「推陳出新」,迎向急促演變中的時代處境。教會尋根索史,並非旨在死攬傳統,抱殘守缺;而是要透過總結過往的得失,來進行健康積極的新陳代謝,讓教會常能「活現」救恩的福音。

  當此「聯會」百週年之際,讓我們認真的整理過往的經歷,然後智勇兼備的推陳出新;歷久常新的見證基督。

  區伯平(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義務牧顧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