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風子雨,雲外恒晴
 ─記《少作同行集》五部新書發布會


2657 期(2015 年 7 月 2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少年時,還是預科生正在忙於考大學的我,曾立下志願要成為作家。可能因為自己的姓名有一含意:『鄭重看待漢語文字』。後來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由商科轉主修哲學之時,愛上了一個愛好文學的少女,這位主修中文的女孩後來成為了我生命同行的伴侶,並與我一同留下一些少年筆耕。此是為「三曲兩書」的少作同行集。」(鄭漢文)

  二零一五年六月尾,鄭漢文、植惠珍夫婦假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舉行發布會。會上夫婦二人解釋出書的原因及設計理念,鄭博士還特別提及該書的執行編輯黃宇鵬先生,感謝對方在成書過程中給予的種種建議。

  封面為淺綠色調的「牛津三部曲」(《牛城問津》、《在水一方》、《遊必有方》),記錄了他們夫婦留學牛津的經歷。當時二人為賺取留學經費,先後在《星島晚報》和《突破》寫專欄。成書出版,為留給有志於留學的讀者,留給有親人在外留學的讀者,也留給兩個兒子。自牛津回港以後,鄭博士從事教育工作,寫下不少教育的少作,他將當中較為言志的文字編入《拾養人生》作為此「三曲兩書」的部分。同時,為人父母後他常被邀請給家長讀者寫專欄、給家長聽眾開講座,留下的文章也收編入《拾養人生》中。該書展現他的情義世界和解釋他的教育哲學,全書想表明一種人生觀:隨緣拾取生命機遇所出現的養分,無過無不及,好好活出拾足有養的人生。五部書最後一本是植惠珍女士所著的《媽之眼睛》。此書封面的蝴蝶代表眼睛。植女士表示,這就像透過她的眼睛去看丈夫和二子生命成長的蛻變。書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類,一半是她曾在報章刊登過的有關培育孩子的心得;另一半是她看電影後的感受和反思。

  分享中,植女士提及丈夫對她的愛惜之情。若無丈夫,她未必有太大的動力出書。她也特別感謝台下撥冗出席的親友。書內有很多珍貴的私人記述,附上父母的照片、代表父母的熱水瓶和雞蛋花的插圖,她希望透過這五部新書讓親友見證她們一家的成長,分享生命。鄭博士也指出五書內的相片大多是精心挑選的一家四口合照,插畫是二子親手所繪。兩個兒子自小與他們同行,兒子成長過程中發生了有很多不可預期的事情,影響了他的教育生涯,令他學會從另一個角色思考問題。

  最後,夫婦二人異口同聲說,現在的心境已經寫不出這些年輕時留下的文字。植女士更坦言曾想抽走當中的幾篇,但最終選擇面對真實的自己,保留以作紀念。鄭博士總結,「友風子雨,雲外恒晴」,是夫婦結合二子名字、翻查古籍所作的詩句,寄語了他們對兒子的感情。這部少作集代表一種生命尋索開展的階段,當時他們較為無拘無束,創作時也不會諸多顧慮。這種心境很值得保留,至少給二子一種回憶,告訴他們:「其實你也可以這樣過日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