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學生以仁愛


2637 期(2015 年 3 月 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Theodore M. Hesburgh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父親能為兒女做的事,沒有比愛他們的母親來得更重要了。」

  讓我依樣葫蘆,補充一句:「父母及老師能為孩子做的,沒有比介紹他們自小讀《愛的教育》來得更重要。」

  《愛的教育》這本小書,原本的書名是「心」(Cuore),顧名思義寫的是「心」的故事。作者是亞米契斯(Amicis),意大利人,藉着一位唸小四的學生安利柯寫的日記,娓娓道來他對同學的愛、師生的愛、父母子女的愛,以至家園的愛。安利柯日記中描寫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有血有肉,有淚有笑,叫人讀來迴味無窮。

  全書共一百多篇短文,首篇是開課的第一天,各人正忙於買文具和筆記簿,但有人似仍沈醉於假期的倦慵,無精打采。接着作者逐一引介班中的同學以至老師和校長,這些平凡的人物各自有他們的優缺點,但又具備濃郁的人情味,在平凡的生活中迸發出生命的光芒。

  十九世紀中葉的意大利小學校園生活,許多生活內容跟今天大異其趣,如點燈、劈柴、掃煙囟的經驗,但因為作者寫得深刻和富有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穿越時空,即使今日讀來,也有強烈的共鳴和親切感。

  回想我的兩個兒子年紀小的時候,香港的小學已很少教《愛的教育》了,幸好我在家中珍藏了一本,晚上說故事的時候也用過其中的好些篇章如「少年筆耕」和「千里尋母」。轉瞬兒子已大學畢業,他們的中文都很好,但我最期盼的還是他們保持細膩而溫柔的感情。

  今天香港教育最缺乏的,大概是在教育上少了一些像《愛的教育》般美好的材料。教學生做人又好,寫作又好,重點不在技巧和方法,而在於啟學生以仁愛和想像,這是我們不可不知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