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便以利會-以漁民為福音對象


2614 期(2014 年 9 月 28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初期工作的對象

  創會人李順牧師初期的工作,主要是普羅大眾,他對水上人的生活甚感興趣,並相信漁民之靈魂也同是十分寶貴,因此本會的支堂,大多數座落在漁港一帶,當時的海上漁民多以漁業為生,也有不少在海面上做小販的生意,很多漁民聽聞福音後,悔改歸主,對主忠心,對奉獻也非常熱心。

  油麻地堂

  一九一四年,李順牧師擬在中國南方建立教會,但在所經過的地方,都遭遇居民關門反對,當他前往沙頭、四水時又遇上洪水氾濫,迫不得已退回香港。後來得到一位西教士文牧師願意將上海街曾租住的地方讓給李順牧師,他便租用該地方作為教會,李牧師除了在街頭佈道外,亦因鄰近油麻地避風塘,隨即開展漁民的福音工作,很多漁民因此信了耶穌。

  特別是每逢春節,漁民大多回港過節,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同工於船上探訪,要找到會友的漁船非常困難,但會友們很有愛心,凡是便以利會會友的漁船,都插上一支旗幟,寫上「便以利會」以兹識別,使同工們很容易找到他們的漁船,上船為他們感恩祈禱。

  一九二一年因着人數的增加,教會眾人同心合意祈求主,賜下更大的地方敬拜主,神奇妙地賜下砵蘭街90-98號一間相當大的糖薑廠廠址作為教會之用,會友們同心奉獻,不足一年,便還清購堂費用。神藉這地方,天天把人數加給我們,經過三十年的光景,在不少同工及西教士努力之下,信主的人日益增多,地方不敷應用,在一九五三年將舊堂拆卸重建,並在翌年舉行新堂奉獻禮,一直沿用至今。

  長洲堂

  一九一四年因西江洪水氾濫,李順牧師從中國退回香港,在長洲漁港稍住,一九三四年他差派西教士何秀馨、米非比姑娘往長洲佈道,他們看見當地居民極其迷信,感到失喪的靈魂到處皆是,特別是漁民。神賜下憐憫,感動梁先福弟兄,答允逢週六借出他的「晒家」艇,開始了主日學和佈道的工作,後來神帶領教會租用了新興街的鹽倉作福音工作,在一九三六年,神在長洲島的中央,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更好、更理想的地方作堂址,在長洲官立中學傍,是年六月十二日奠基興建,奉獻給神使用,整間禮拜堂都是用石頭建造而成,頂部如城堡,遠處眺望,就像神的堡壘。

  香港仔堂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因着神的感動,派了幾位年長的弟兄前往香港仔為主工作,探訪會友及傳福音,因着長洲堂有幾位以捕魚為生的肢體要經常停泊漁船於香港仔漁港作息,有感教會需要在香港仔區建立聚會點以方便泊岸的會友,便建議當年負責長洲堂的何文森弟兄於香港仔物色地方作聚會點,及後教會通過在鴨脷洲以三十元租用一個地舖聚會,但裝修期間適逢日本侵華而終止,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期,至香港重光,李牧師一家由美國返回香港,漸漸恢復油麻地堂及長洲堂的聚會。

  一九四九至一九五零年間,李順牧師不斷在家禱告,尋求神的旨意,因當年肢體由香港仔往油麻地堂聚會,舟車勞頓,加上交通失誤,常常參與不到聚會,因此便開始在香港仔避風塘船上聚會及佈道的工作,並購入住家艇作聚會點。

  一九五二年,因聚會人數不斷增加,甚至福音船也不夠容納,有記錄當時兩班主日學人數達百人之多,擁擠至盤膝而坐亦不夠空間,因此便租借香港仔舊大街70號地下聚會,翌年便正式成立便以利會香港仔堂。後來人數日益增加,至今遷進自置物業朗盈商業大廈繼續聚會。

  筲箕灣堂

  一九六零年間,李順牧師及同工們得知部份本會會友的漁船,停泊在筲箕灣的避風塘,亦居住於該區,同時該區漁民亦不少,很多漁民未曾聽聞福音,故此希望在該區開展福音工作,他們覓得一適合地點,在筲箕灣金華街9號3樓,成立便以利會筲箕灣堂,傳主福音,後來人數增多,亦遷進海福花園自購物業內聚會。

  其他堂會

  本會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間,曾在中國南頭及西鄉開設支堂,在香港亦開設有深水埗堂、九龍城堂及官涌堂,後因戰事爆發,以上所有支堂都停止了聚會。戰後同工們都努力去傳播福音,在荔枝角開設了荔枝角堂,又開設了模範村堂,後來因政府發展該處而停辦。

  一九六五年,開設了中華便以利會荃灣堂,就搬遷往大埔更名為大埔堂。也因着對長者的社會服務開始,成立了石硤尾堂,不少長者聽聞福音,願意悔改,歸信基督。

  在二零零一年得政府批出在天水圍辦理幼稚園,因而成立了天盛堂,主要對象為家長,後來天水圍新移民漸漸增多,因而工作亦轉向社區發展,期望福音能幫助該區的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