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93 期(2014 年 5 月 4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香港城市人口老化問題,新聞媒體都多有報道,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老年的階段,能否養成對長者美善的態度,培養一種文化意識,對於個人家庭、教會、社區和國家都有益處;建立良好典範,作世世代代人學效的榜樣。有以下四個態度:
1.存心敬重—長者在過往年日,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所留下的人生經驗,是非常寶貴,尤其是為人父母者,養育兒女,培育成才,所擺上的時間、心血和金錢,是值得兒女的敬重,一生銘記深恩。
2.謙卑學習—我們向人請教和學習,乃因對方有其優點和長處,可以幫助自己成長。如果我們肯謙卑,留意長輩的生命和做人態度,必得到啟發和亮光。後輩持有這種態度,長幼之間必定和諧共處。
3.愛心關懷—人一生幾十年日子,在晚年時間,身體必會衰弱和多病,我們作為兒女和後輩,要有合理的認知,用愛心去了解,更用行動去關懷,是出於良心和聖言的教訓,善待身體軟弱的長者。
4.肯定承擔—這年代肯承擔責任是不容易的,若要長時間堅定負起職責,是難能可貴,這包括對自己長輩經常探望、服侍、供應和處理事務,是神所欣賞和喜悅的,這樣的人,神必賜福。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弗六1-3 )
以上要點,是基督徒對長者應有的態度,而地方教會,是有責任提醒會友,當盡人子本分,若教會有無依無靠的老年會友,應該發動年輕人探訪和關懷,呼籲有能力者捐助,按實際情況資助他們的需要。另外,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亦有幫助教會提供優良護理安老服務,使長者們有健康和安全的活動。
最後,我們確定神是滿有慈愛的,祂願意眷顧和施恩,年老和窮困的長者,祂更願扶持和關懷他們。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 (賽四十二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