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心靈醫治年會
 多方面揭示衝突真相


2561 期(2013 年 9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人與人之間無法避免衝突的發生,拉法基金會主辦2013年整全心靈醫治年會,主題為「活在衝突中─從衝突到包容、分歧到共識、仇恨到愛」,帶領信徒正視衝突和尋找出路,學習衝突後的復和。年會共有四講,首個公開講座「不能避免的衝突─從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神學探討衝突的真相」已於九月七日舉行。

  香港神學院講師趙崇明博士從神學角度分享,他以電影《黑天鵝》指出在權力和利益鬥爭下,人很容易浮現出黑暗一面。「創世記所寫的各從其類正是多元世界的表現。」他認為多元性和差異性是衝突的根源,而人與神之間主僕關係亦是其中一種差異性,當中存在隸屬(belonging)觀念,但卻能在差異中合一。他指該隱因不被神看中供物而憤怒,最後殺掉亞伯,感官慾望、自主權和嫉妒產生了他的自我中心,趙博士認為消費主義文化下的張力、隔絕、疏離同樣釀成更多衝突。

  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創辦人及院長梁燕城博士從哲學角度指出人需要「感通」,感通是易卦中的咸卦,指的是天下萬物關係均能互通,就如上帝跟摩西說,百姓的痛苦祂知道。他又以此引述基督教對「罪」的觀念,他認為:「歌羅西書寫到人與神隔絕,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人與萬物發生衝突,這是因為人與神斷了感通,所以進入到罪的狀態。」

  「衝突常常來自於人封閉自我,當作自己是上帝、是正義,法利賽人也是如此。」梁博士續言。他指信徒若要從衝突中釋放,需要學習從上帝的角度看世界,就如八福中「為義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當信徒明白已盡己責時就能釋放。他又分享與不同背景、不同宗教的人進行生命感通的經歷,學習諒解對方,在互相關懷尊重下與他們同行。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優質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龔立人博士以社會學角度分析衝突,他指不同價值觀、有限的資源或權力、不同社羣生活習慣等都會帶來不適當的溝通,造成衝突。他又言,文化背景會影響人的習慣思維,導致處理衝突有不同的演繹,舉例說:「中國人認為衝突發生應該以和為貴。」他續引述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例子,在戰爭時挖下深溝,習慣思維就會告訴自己前面來的是敵人,後面來的是朋友,以證明一旦敵人概念產生,就會變得難以溝通。

  龔博士認為聖經鼓勵對抗性(Confrontational)的衝突,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至十七節指出若受到弟兄得罪時要指出他的過錯,他若不聽就要帶更多人作見證,甚至告訴教會,他說:「衝突的過程不是為了自己得醫治、打敗敵人,而是要創造空間讓得罪自己的人同樣得上帝的醫治和赦免,有勇氣對抗才有復和的可能性。」他直指現今社會常抱「陰謀論」看待事情,特別是執政者,而制度導致特首認受性低,成為制度下的受害者,故他認為要將「陰謀論」轉化為健康的懷疑,不是要改變人心,而是要改變制度。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葛琳卡博士指,心理學方面看衝突是個體內心的動機或慾望的不滿足或幾個慾望動機不能並存在時所造成的心理困境,她解釋說:「若你有你的說法,我有我的做法,就不存在衝突。在上帝裏面找到自己獨特性,學會自我接納,也有效減低衝突。」她直指信徒衝擊時常用自己角度詮釋聖經真理,對方有另一角度釋經時衝擊便開始,故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應先了解對方背景,有何因素令對方如此釋經,她相信有良好的表達方式,衝突會成為彼此成長的機會。

  年會之大型講座第二講「面對衝突臨界點如何剎掣─從心理學、社會教育、宗教、文化探討處理將爆破的衝突」將於十月十二日舉行;第三講「衝突的善後─從心理學、社會教育、文化及神學尋找衝突的出路」將於十一月二日舉行;第四講「衝突後的實踐─如何從衝突到包容、分歧到共識、仇恨到愛」將於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所有講座均於當日晚上七時至十時,在尖沙咀潮人生命堂(九龍尖沙咀寶勒巷25號)舉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