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兒時夢想


2544 期(2013 年 5 月 26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人人小時候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做老師、醫生、巴士司機⋯⋯。會考九優狀元,放棄高薪厚職的阿彥,今年二十六歲,上去走去考巴士牌,上個月正式入職做巴士司機,不介意人工得萬幾元,難得父母都好支持。」

  《頭條日報》21.5.2013

  一名會考取得九優的大學畢業生,放棄了名會計師樓的高薪厚職,轉行做巴士司機,他說自小即鍾情於駕駛巴士,只是一直未有機會。

  報章以顯著篇幅報道這宗新聞,盛讚這位年輕人為圓兒時夢想,不惜放棄名利。晚上電台一個清談節目,主持人則大潑冷水,說一夜爆紅全城熱捧恐怕只是三分鐘熱度,最重要的是三、五年後這位年輕人仍否鍥而不捨的當巴士車長。

  大學生駕駛巴士或者從事某類較基層的工作,原本就不是甚麼新聞。在美加澳紐等國家,巴士司機許多都是大學畢業生,有的曾修讀文學、哲學或古典音樂,你跟他們談起莎士比亞、沙特或者莫扎特,他們會如數家珍,談上一兩句鐘而毫無冷場。當然這情況在香港較少發生,但在屋苑當管理員(以前叫看更)的不少也是以前國內著名大學的尖子,筆者也曾遇見過一位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大廈管理員,他的經濟分析比報章評論員更加出色。

  有云職業無分貴賤,亦有說行行出狀元,只是在香港這個異化了的社會,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持。香港年輕人唸大學多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前途,而所謂「好」的定義又必定與名利有關。西方社會的職業比較平等,收入參差也不大,駕巴士的和做醫生的幾乎可以是鄰居,巴士司機下班後也會一邊喝紅酒一邊聽貝多芬,他們把大學學到的轉化做生活的內涵,而不一定是向上爬的資本,這是東西方社會最大的分別。

  無論如何,香港有這個故事是好的,祝願這位年輕的巴士司機,一直貫徹自己的童年志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