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腹子到緬甸尋父墳


2539 期(2013 年 4 月 21 日)
◎ 譯經隨筆 ◎ 洪放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大概十年前,有一次筆者到緬甸出差,剛巧在那裏遇上了來自布里斯班的澳洲籍同事科夫,年約六十多歲。科夫是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事務部的主管,還不到一年就要退休。那一次是他退休前一個極之重要的旅程,由一個柬埔寨裔的同事陪同來到緬甸。原來科夫來緬甸是為了尋找父親的墳墓,筆者跟他傾談,才得悉他是一名遺腹子。

  上一個世紀的四十年代初期,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科夫的父親剛新婚就被徵召入伍,成為澳洲盟軍隊伍的一員,派往緬甸的戰場。當時日軍已佔據緬甸,盟軍成為階下囚,被迫建一道橋梁橫跨桂河,修築鐵路連接緬甸及暹羅,以方便日軍物資供應的運輸和補給。

  為了興建這道橋梁和鐵路,日軍動用的人力,包括盟軍戰俘和在當地徵募的泰國人民近十萬名。在沒有機械協助下,這些「苦工」日以繼夜,趕工進行架橋梁、鋪鐵軌等吃力的工作,還要在烈日缺水之下,備受日軍拳打腳踢,又要捱飢抵餓,強忍熱帶氣候的酷熱和傳染病的肆虐。在種種虐待下,苦工們都生不如死,有多達一萬六千名苦工因而死亡。

  科夫的父親也客死異鄉,當時科夫尚在母親腹中,所以他一生從未見過父親,只知道父親曾到緬甸打仗,一去不返,戰死沙場,最後葬於緬甸的軍人墳場。

  科夫和那位陪同他的柬埔寨裔同事,坐着四輪驅動的吉普車,翻山越嶺,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在崎嶇的山路顛簸,終於來到緬甸與泰國邊境接壤的一處荒僻地方,那裏有第二次大戰的軍人墳場。結果,科夫找到他父親的墳墓,總算實現了他一生最大的心願。由於來回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又要忍受艱苦路程,結果陪伴科夫的柬埔寨裔同事也病倒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