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作主門徒」


2494 期(2012 年 6 月 10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對於願意承擔使命的人,如果我們為世代的前景不樂觀,對教會未來不見得十分有把握,自然會想到今天缺乏的究竟是甚麼?重組優秀生命的元素是否正像白天的星星仍然存在,高掛空中,只是我們沒有看見?

  「門徒」一詞在新約聖經出現超過340次,有趣的是在書信系列中一次也沒有使用,只有四福音書及使徒行傳才能找到,單在福音書中就有300次。當然這並不表示書信對門徒教導的輕視,保羅在書信中就有超過40次稱呼信徒為「聖徒」的記載,從著重功能與紀律的「門徒」,進而對跟從者內在聖潔質素的期盼,含意是顯而易見的。

  這也不能說單單立志成為門徒目標太低。最近有機會參與機構製訂品格教育課程教材的工作,當被問及對現世代學生急需提升的內在品格,我毫不猶疑表達對紀律訓練的看法。

  作主門徒提醒人類紀律(Discipline)的重要性。飲食紀律失控出現偏食、超重的孩子;在聽講道時睡覺的會眾,他們大多是養尊處優無須勞動的一群,因著終夜按鈕電腦而至沒精打采。愈來愈多出現的是遇到困難滿口怨言甚至索性停步的紀律失控人士,理所當然投訴上天對他不公平,「我們的心志卻是愈難愈堅」只能看為《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歌詞的絕唱。

  被譽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詹威廉(Willam James),他其中一段名句是:「播下行為的種子,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會收獲一種命運」。即使信徒確信神掌管前途,我們仍然需要責無旁貸關注,在按照上帝心意委身塑造門徒之偉大生命事業的過程中,我們做了甚麼功夫?我們常常渴求豐纍的收成,問題是今天正在播下怎樣的種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