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學家遇上政治
 新約的政權論述


2494 期(2012 年 6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德慧文化舉辦之當神學家遇上政治─有關政治參與的八堂課,第二課「新約的政權論述」已於五月二十一日晚上舉行,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副教授曾思瀚博士主講,約一百人出席。

  曾思瀚博士指:「政教分離本來不是要分離政與教,歷史上的關係是教會要求在政府庇護下,得著宗教自由。」他續言,政與教兩個領域有著不同角色,即使宗教領域期望得到政府維護,但政府的立場是多元宗教,所有宗教應得同等對待,所以在政府庇護下始終不會變成理想中的「基督社會」。曾博士認為信徒若要在新約中尋找政權論述時,首先要知道文本記載的時間正在發生甚麼事、裡面有沒有政治色彩,最後反思文本前面的現實世界、古今所相似的地方,他以《路加福音》、《羅馬書》和《啟示錄》作例。

  「聖殿」含政治背景路加籲為義受逼迫

  《路加福音》主要是述說當時帝國的政治體系與耶穌出生之關係,文本記載在主前四年希律王死的時代,當時社會發生許多演變,引發人民不安,曾博士解釋:「耶穌常說『聖殿』一詞並不在宗教體制裡,而是帶著政治性背景,是羅馬人與外人很大張力的地方。羅馬政府幫助猶太人興建聖殿,更帶備羅馬的鷹像進聖殿,這引起暴亂和不愉快事件。」

  《路加福音》的經文會把王和大祭司寫在一起,顯然當時宗教和政治的關係甚為密切,即連十二門徒亦各有不同政治取向,如西門是奮銳黨。而路加寫信給在魔鬼勢力下工作的政府官員提阿非羅,要他顧念邊緣人物、賙濟窮人,曾解釋:「當時做官要有一定的家產,要他把家產賙濟窮人,也就等於犧牲升職,甚至官位。」他續言,路加的政治論述正是為正義受逼迫,做別人不做的事情,才能勝過魔鬼國度,今天的教會也該如此。

  保羅政見實踐為主 啟示錄遣責經濟不公義

  《羅馬書》寫的是保羅在危險中實踐信仰,並教導信徒在以宣教為目的下,對政權作出「妥協」。曾博士指出,「福音」二字原指太平、和諧社會,保羅卻借用到上帝國度上。曾認為保羅的政治觀建立在宣教目的之上,如保羅不支持暴君政策和流血革命,是因死了就不能傳福音;又認為教會若出現種族問題,就不適合宣教,故強調種族融和同心;亦叮囑信徒不要逃稅、小心做人、該納糧就納,因為保羅相信和諧才能做宣教,均是絕對實踐性的政權論述。

  《啟示錄》寫作於主後八十一至九十六年,講述神的子民從巴比倫出來,以巴比倫著重物質、新耶路撒冷著重人與人的關係作為對比。曾博士指《啟示錄》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金錢所帶來的危機很大。」他稱,在羅馬帝國從來沒有中產,卻有百分之十的人,用上社會百分之六十五的資源,聖經指為「不義的人」。他續解釋:「《啟示錄》寫的行淫、淫亂並非指性交,而是指商業上不義的行為。文本要說的是逼迫勢力,帝國崛起的價值觀著重物質,甚至犧牲其他人的利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