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姿態與心態


2493 期(2012 年 6 月 3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聯合國大會於一九七二年訂下每年六月五日為「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目的在喚發各地關注環境情況,促進有效改善環境的政治方針與公眾生活。

  四十年前,關注環境的著眼點在乎保護環境,簡約地稱作「環保」。這項當年新創的、沒有多少人明白的「潮語」,現時已經變成使用率極高的日用語了。可見,聯合國的這項議定,確有普及全球、醒覺環境問題的成績。而「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保育資源」、「可持續發展」、⋯⋯等新詞的相繼產生,亦反映著社會對「人類與地球的關係」這個課題的認識,一直在演化中。

  可是,普及醒覺歸普及醒覺。四十年來,環境問題竟是惡化了,甚至已經臨近危險線的程度。喔!噢?發生了甚麼事。

  人類扔棄的東西多了,也就是「廢物」、垃圾多了;固體的、液體的、氣態的。是的,廢水、廢氣,四周瀰漫。清新空氣、清晰視野,漸漸變成偶然的奇遇。藍天綠水、游魚悠聚,變成藏於詩詞的意境。人類熱切地設計製造的、象徵著繁榮和便利的聲響、光照,與日俱增。眼、耳所感,噪音、光害,鋪天蓋地。城市人晚間抬頭,再看不見美妙的星河了,躲在家裡也不必然寧靜。廢氣,輻射,有毒食物,病毒惡菌,⋯⋯。

  四十年的「世界環境日」舉動,僅見的成績,只屬於寸進;根本遏止不了地球環境的加劇惡化。地球環境的惡化不受控,人口增加並非其中的關鍵原因。歸根結底,若要縮減前面舉例的各種「排污」項目,背後牽動著龐大的國際政治及經濟利益關係。當年訂定「世界環境日」的要旨時,已經刻意標出「政治方針」這個條目。

  然而,既得利益者的心懷,鮮有以人類利益作為大前提的遼闊胸襟;人們多只會貪婪於眼前擁有的權與利,不願作任何的讓步。「已發展的大國」在政治及經濟方面支配著世界,才不會理會任何會削減其利益的國際環保協議。所以,若果資本主義式的「消費文化」心態不作調整,而只在推行少用膠袋、多用手巾、⋯⋯;則「環保」呼喚就只流於攪姿態的層面而已。

  人類的無知、「已發展國家」的自私、大國的損人利己、「落後地區」的無助,都在編導著地球環境的悲劇,至終會成為人類的悲劇。

  教會,屬主的群體,我們不必加入地球環境瀕危的警世危言;我們也沒有政經方面的大智慧。可是,教會既是社會的一分子,教會更信守上帝所賜、地球管家的恩典和交託。教會要清晰地認識、教導、傳揚,造天地、賜生命的永恆主,應許人「在世得福」的準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