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不友善


2444 期(2011 年 6 月 26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干德道半山豪宅發生名門後人涉嫌與鄰居毆鬥混戰事件。事發前日下午,疑因單位漏水問題結怨的兩戶人家在升降機狹路相逢,雙方爭執,其間有人被指動粗,柺杖也折斷,驚動管理處報警,雙方戶主及一名十一歲男童報稱受傷送院。」

《蘋果日報》21.6.2011

  

  律法師曾問耶穌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回答說要愛上帝和愛鄰如已,律法師接著問誰是他的鄰舍,耶穌就說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大概是歐美社會具有基督宗教的背景,「愛鄰如己」的觀念根深蒂固,一般來說對鄰舍都比較客氣和友善,每天早上見面一定會打招呼,閒聊幾句,說說天氣。如果你一家人在後花園燒烤時發覺漏買了某種東西,到鄰居家去借,他們又會想起耶穌說過夜半到鄰舍家中叩門借三個餅的故事,然後欣然借出你所需要的,還祝福你,Have a nice day!當然你燒烤時也會注意風向,盡量不將燒烤爐靠近鄰居的花園,又會減低音量,例如不會擺一副麻將辟辟啪啪的打,這才是皆大歡喜的neighbour friendly。

  香港也曾有個年代比較「愛鄰如己」,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比較艱難的日子。不論是住在調景嶺(那時還叫「吊頸嶺」)、觀塘雞寮,抑或早期的徙置區,如石硤尾和老虎岩(今天的樂富),居民大都守望相助。他們雖然沒有唸過聖經,但鄰居問他借雞蛋,他不會給人蠍子;借魚,他不會給人一條蛇;皆因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一九六三年香港發生旱災,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當你大喊「樓上閂水喉」時,樓上真的會為你著想閂水喉。

  但漸漸香港人失去了這份同舟共濟的睦鄰精神。你看今天我們共住一座大廈,但老死不相往來,早上見面也如陌路人。你在窗口安裝冷氣機,排氣位就對正鄰居的窗門,為甚麼不叫師傅把它移歪一點呢?你的冷氣機長年滴水,為甚麼不加裝一條喉管把水引到溝渠?樓下的人發現天花板有水滴下來,他客客氣氣的上來垂詢,你又為甚麼不認真的檢查一下自家的去水位是否淤塞,而面黑黑的推搪說不關自己事。

  半山豪宅的富戶坐擁億萬身家,財富與修養卻往往成反比。早前有屋宇署前高官也因漏水問題拖延數年而被控上法庭。香港社會為甚麼會不如昔,看看今天香港人如此neighbour unfriendly,就知道答案了。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