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應正視的不滿情緒


2437 期(2011 年 5 月 8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名理工大學副學士生,因為以電郵恐嚇特首曾蔭權及多名高官,被判接受感化十二個月。另外,三月初曾蔭權在科學館出席活動時,多名示威者衝前引起混亂,其間曾蔭權報稱被撞胸口,感到痛楚,警方最近以「擾亂公眾秩序」起訴一名男子。一些年輕人對政府高官、大財團和所有被劃為建制、具權力組織的不滿情緒愈來愈高,隨之而來的抗爭行動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教會亦難以置身事外,若不妥善處理年輕信徒的不滿情緒,教會面對的衝擊將愈來愈大。

  一直以來香港教會的領導層,無論是堂會或聯會性組織,不少都是由中年、甚至已過退休年齡的教牧或專業人士擔任,莫說八、九十後的青年,連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亦不容易在一些重要的宗派或聯合性組織中「出頭」;甚至想在教會的刊物發表一些長者不喜歡聽的言論亦有可能被審查或拒登;而一些大型聚會的講員亦數十年如一日的由一些知名的教牧和領袖所包辦。

  當然,這些屬靈長者的生命、經驗、以及願意事奉的心志都是難能可貴的,問題是他們未必能夠真正瞭解年輕一代信徒的需要和心態,而年輕人亦會對自己的聲音不被重視感到不滿。當他們不能在建制內發聲,於是在互聯網上尖銳批評、惡搞;甚至拉起橫額、衝入會場抗議便成為他們最容易爭取注意的機會。

  年輕信徒是教會的未來,教會領袖必須多花時間與他們交流,更多聆聽他們的聲音,透過調查、研究瞭解他們對教會和社會的看法,以及他們的個人信念和重視的德行。應提供更多機會讓年輕一代在教會的刊物表達意見;在一些大型聚會中讓他們夥拍一些知名的講員;在執事會、值理會和聯會性的董事會,特別為年輕信徒預留一些名額,讓他們的聲音能直接向決策層反應。

  其實讓年輕人有機會擔大旗,他們會更明白一個道理─看人挑擔不艱難。惟有讓年輕人明白教會興亡,全體有責,他們才不會只樂於擔任反對派的角色,其實開會作決策往往比網上惡搞、拉橫額、嗌口號、甚至衝擊更難。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