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簡樸生活


2393 期(2010 年 7 月 4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身處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小孩子少不免嬌生慣養,一切以為理所當然。英國一位媽媽用心良苦,與丈夫帶著三名年幼女兒,到非洲國家烏干達生活一年,感受沒電視、沒電腦、沒電子遊戲機的生活,結果女兒與當地孤兒及病童打成一片,學懂人生最寶貴一課。」

《Metro》4.5.2010

  如何教好孩子,每個父母都想迫切知道答案。英國著名基督徒作家魯益師(C.S.Lewis)曾寫信給一位憂心忡忡的母親,信中提到「那些『正常』的家庭,好像是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家庭,遙遠得猶如十英哩外的遠山。」事實上所有家庭、所有孩子都有他們的難言之隱,想兒女瑧於完美,十分可能地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最近讀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著的《希奇滿我家》(Like Dew Your Youth—Growing up with Your Teenager),很受他在書中第一章所寫的一句話所吸引:「父母最主要的工作並不是做父母,而是做人。」父母覺得自己做父母很失敗,在教養兒女上一塌糊塗,說穿了是因為他們做人很失敗。當然說這話的時候我們的手指不是指向別人,而是躬身自省,警惕自己有甚麼不足的地方。

  英國一對夫婦有感於三個女兒雖是年紀輕輕,已經崇尚物質主義,大女兒才得七歲,出街竟要求塗上唇膏,其餘兩個女兒也時常嚷著要買新的玩具。這對夫婦深知女兒追求物質享受沒完沒了,且生活在英國這個先進國家,想要甚麼皆唾手可得,根本不會珍惜。他們遂決定遠赴非洲最赤貧的國家之一烏干達,在當地做社會服務,為期一年。

  結果這一年獲益良多。三個女兒很快就跟當地兒童打成一片,經常赤腳到處跑,更有機會探訪孤兒院及醫院。女兒以往會因買不到最新的電子遊戲機而發脾氣,現在則學會感恩和珍惜,更加學懂了簡樸生活。

  再聽聽尤金.畢德生的說話:「做父母的任務不是直接面對年輕人的問題,為他們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而是面對生活,面對生命中的基督,如此來處理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