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2393 期(2010 年 7 月 4 日)
◎ 教會之聲 ◎ 胡明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寫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故事發生的地點時而巴黎,時而倫敦,或雙城交錯。但今天我們亦經常有「雙城記」的提法,是以香港本位作為出發點,所以另有所指。據一般理解「雙城記」的說法存有濃厚角力、較量的思維。但香港與哪一個城市比較呢?事實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對象。

  一、在港英時代的「雙城記」是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城市背景相近,都是面積小,人口以華人為主,都接受過英國統治。在過往的競逐中,香港明顯稍居上風。可惜最近在不少的國際地方排名及選舉,我們都稍遜一籌,無論貨櫃碼頭吞吐量,或國際機場都分別於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九年取代了一直排名第一的香港;早前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資訊科技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二,連續三年躋身世界五大,反觀香港雖比以前稍有寸進,但根本不能與新架坡等量齊觀。

  二、回歸前的後過渡期「雙城記」是香港及深圳。長期以來,香港憑藉歷史因素而形成的種種優勢而自豪。但是,鄰近香港的深圳乘著改革開放的契機,雖然種種條件不如香港,但發展的步伐明顯比香港快。以港口業務為例,起點低於香港,但進步神速,已有超前之勢。另外科技園的興建,深圳早於一九九六年已開展;而香港則後知後覺,到二零零一年五月才成立香港科技園。在你追我趕下,深圳未來的繁榮、興盛必使香港難望項背。

  三、回歸後的「雙城記」是香港與澳門。這兩個城市地理位置十分接近,都曾淪為西方殖民地。但澳門面積比香港小,對外交通較不便,經濟也落後,所以不少澳門人都想方設法到香港謀生。但回歸後,澳門經濟發展比香港強勁,現今反而有不少香港人前往澳門謀求出路。在旅遊方面香港早已被追上,不但古蹟保育得好,保存得多,更經常舉行不同的節慶活動:藝術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國際音樂節,葡韻嘉年華,格蘭披治大賽車等;而香港在內地同胞心中只是一個購物商場而已。

  四、今天的「雙城記」是香港跟上海。香港的優勢在於「服務」,香港因為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了亞洲金融服務中心的地位,而這正是香港最有利的條件。香港發展得早,各方面的設施均比上海完善。但近年上海幹勁十足,銳不可當,尤其趁著主辦「世博」的良機,幾乎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最近「香港上海國際都會城市競爭力比較」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在整體競爭力上仍然領先上海,然而兩地的競爭力差距逐年拉近。上海的興旺發達,欣欣向榮,將來必使香港瞠乎其後。

  《雙城記》開場白第一句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也是香港的寫照。「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回歸後,我們香港人有了身分的認同,在經濟發展上又有「中港最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為香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帶來新機遇,當中港兩地經濟的融合,還可鞏固香港的國際經濟中心地位;在其他事務上也有祖國為後盾,還記得「沙士」一役,溫家寶總理保證香港所需要醫療衛生物資同護理人員,一旦需要,供得上,拿得出,全部費用由中央財政負擔。「這是最壞的時代」因為香港有不少「深層次的矛盾」未能解決,帶來社會許多爭拗、不安的因素。聖經教導我們「總要盡力與人和睦」(羅十二18),耶穌也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9)。今天正值香港主日之際,期望香港不同意見的人士都能摒棄前嫌,攜手合作,使香港的發展帶來一片光明,不能遙遙領先也不要遠遠落後其他城市。

  

胡明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