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講述「阿福」的故事


2386 期(2010 年 5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青海地震捨身救人的港人義工黃福榮先生日前舉殯,有數以百計與黃先生素未謀面的市民冒雨到場致敬,其中有不少是年輕人和中學生,他們說自己被黃先生那份樂於助人的無我無私精神所感召,為此一定要親自到殯儀館送別黃先生。

  當學生問起基督徒老師、青少年團契友或主日學學生問起導師或傳道人關於阿福的捨身救人事跡,基督教學校和教會又可以如何回答?我們會否有以下的想法:阿福不錯是個好人,值得我們學習,但稍嫌不足的是他不是基督徒,如果他信了主就太完美了,這才可以見證神的偉大。

  更有一些基督徒老師和教牧不想過分褒揚阿福,恐怕青少年信徒或未信者有一個想法,認為不信上帝的人既然都可以這麼偉大,信不信上帝就不那麼重要了。由這個邏輯推論,基督教學校和教會只可以講述信徒的見證,信徒以外的任何人儘管如何偉大,他們的生命故事說穿了都是「異教」的,不宜也不應該在教會內講述。

  這樣的觀點很普遍,也是教會文化的一個「心結」,很擔心年輕人誤以為信上帝可有可無,因為信徒以外的人也可以如此偉大。但這樣想實在太狹隘了,也是缺乏對被尊稱為眾光之父的上帝的認識和信心。

  事實上我們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基督徒佔少數的社會,他們長大後也要生活在一個多元的世界。我們有責任幫助年輕人明白,上帝是整個世界的主宰,祂不單止創造了世界,同時是正在掌管世界,用祂的權能托住萬有。讓年輕人讀到一些未信者的奮鬥經歷和生命故事,正是令他們知道上帝不單在信徒/教會中作工,也在整個世界和歷史之中作工;上帝不單是基督徒的上帝,也是非基督徒的上帝,祂統管萬有,厚賜世人愛心和為善的力量。正如雅各書所言,上帝就是「眾光之父」,是一切光明和美善的來源。

  向年輕人講述未信者的生活故事,毋須擔心它們會窒礙年輕人認識上帝、嚮往上帝,倒應該把握這個機會,讓年輕人學會敬畏這位眾光之父的上帝,對上帝的偉大和無所不在產生仰慕之情。

  希伯來書十二章提到「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又曾說世上有無數「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好憐憫行公義,為理想擲頭顱灑熱血,在極惡劣和殘暴不仁的環境掙扎奮鬥,永不言敗永不放棄。教會必須紀念這些先賢,傳誦他們的故事,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生命影響生命,歸榮耀給眾光之父的上帝。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