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的淪落


2363 期(2009 年 12 月 6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晨,我哋今日繼續回憶??』以字正腔圓的聲音陪伴港人六十二年、被封為『播音皇帝』的資深廣播人鍾偉明,其厚實聲線昨晨仍透過大氣電波與聽眾話當年,詎料人稱『鍾大哥』的廣播界巨人,昨晨乘港鐵上班途中,在車廂疑心藏病發暈倒,在旁休班救護人員雖盡力搶救,惟鍾大哥送院搶救後不治,終年七十八歲,一把『香港人的聲音』從此只能在錄音帶中回味。」

《明報》28·11·2009

  

  很多人以為,廣東話巴巴閉的很難聽,其實是時空交錯下的誤會,只要你曾經聽過鍾偉明先生字正腔圓、溫婉優雅的廣東話,或者六七十年代的林彬、尹芳玲、楊廣培等的廣東話,你就會知道,難聽的其實只是近一二十年的港式粵語。

  一個社會的質素高不高、社會的文化水平和市民的學養好不好,端乎這個社會的聲音質素如何。電影《窈窕淑女》講一個賣花女孩如何被栽培成為貴婦,老師教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戒掉倫敦低下階層的口音。咬字清晰,發音圓正,令聽者覺得舒服悅耳,其實是最基本的要求。

  香港人大概承襲了「差不多先生」的傳統,從不注重基本的聲學訓練,沒有學習過辨別喉音、鼻音、頭音、胸音、後腦殼音、喉頭音。譬如說「男女」,大多數人讀成「藍侶」;「吳」讀成「唔」;「阿」讀成「亞」;「恆」讀成「痕」;「生」讀成「辛」;一開口都是滿腔的懶音。

  以前電台請人是很嚴格的,要經過重重的面試、試音、訓練、實習才可以出任播音員。當然有了鍾偉明先生在把關,質素才有一定的保證。但近年水準已參差得多,特別是有了D.J(唱片騎師)和娛樂資訊這些節目之後,電台多僱用一批廿歲出頭、讀書不太成、終日嬉嬉哈哈的青年男女來客串,他們沒甚擅長,最擅長的就是滿嘴懶音和互相瞎扯取笑。從此我們的廣播電台淪為油尖旺卡拉OK貴賓房的現場直播。

  現在鍾偉明先生離世了。颱風襲港時再聽不到由他讀出誠懇有力的風暴消息,老人院的院友也再聽不到他主持的「松柏之聲」。他由一九四七年起,一直服務了六十二年,也見證了香港粵語由優變劣的過程。一個人的努力又豈能力挽狂瀾?只是他的努力和堅持,始終是我們的一分希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