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8 期(2009 年 11 月 1 日) ◎ 教會語文漫談 ◎ 諸葛空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應許」中的「應」字該怎樣讀呢?「應」字有平仄兩音,「應該」的「應」字讀平聲,「反應」的「應」字讀仄聲。「應」字的普通話讀音也有一、四聲之別。「應」字如係動詞,粵音都讀仄聲,普通話則讀第四聲。查《現代漢語詞典》沒有「應許」詞條,而台灣《國語辭典》則在「應許」條下標示「應」讀第四聲;那麼,「應許」的「應」粵音讀仄聲,可以明矣。
只是不少教會同人都常把「應許」讀作「英許」(平聲),於聲取平於義取仄,似乎不大妥當;因為異音異義的緣故,聽眾就容易把「應許」誤解為「應該許可」的意思。如果我們說「迦南是流奶與蜜之地,這是神所『應(英)許』,給以色列人的土地」,聽眾就會誤以為人類在「命令」天父「應該許可」迦南作為以色列人的土地。
此外,《聖經》中也常出現的「應允」一詞,如《創世記》第十九章廿一節「天使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經文中「應允」的「應」字也該讀仄聲,而不該讀作「英允」。
為甚麼我們容易讀錯「應」字呢?可能是「應許」、「應允」兩個詞都分別由兩個仄聲字組成(「應許」和「應允」都是去聲加上聲),讀起來有點不順當。講粵語的人都有一種「變調」的本領,讀成「英許」時是一平一仄,讀「英允」也是平仄相間,琅琅上口,於是訛音便一再誤傳。空城在負責讀經的場合裡,都習慣在「應許」和「應允」的「應」字旁加注「仄聲」,提醒自己不要讀錯音調。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