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與常識之死


2357 期(2009 年 10 月 25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協助家長及教師更了解高中通識科的教與學,教育局今學年有五項通識支援措施,本月中推出《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學與教策略—教師使用手冊》,將各種教學示例、詞彙及學習工具彙集成冊供教師參考;下月又會推出《通識教育科家長手冊》,協助家長了解課程的宗旨、目標及評估標準。」

《明報》16·10·2009

  通識科說是擴闊視野、深化思考、觸類旁通,但因為始終要考試評分,變得不倫不類,各類「天書」和通識補習班接踵而來,而為了平息教師和家長的疑惑,教育署遂出版通識科的教師手冊和家長手冊。

  這是一個甚麼也需要「指引」和「使用手冊」(user's handbook)的年代。通識科又叫Liberal Studies,原本應該是不設框框的從心所欲之學,海闊天空任你飛翔,現在竟又自設框架和標準,可說是矛盾之至。而對學生、老師以至家長來說,原本抱怨通識科很抽象(他們其實是擔心它的範圍太闊而不知如何應試),一旦教署出了甚麼「指引」,又很快「收貨」,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卻沒有考慮到其實始終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大家仍是瞎子摸象不清楚通識的真面目。

  美國曾經出版一本書叫做《常識之死》(The Death of Common Sense: How Law is Suffocating America),作者Philip K. Howard指出美國社會愈來愈多規章和指引,結果扼殺了美國人的「常識」(Common Sense)和「判斷」(Judgement),令社會變得窒息,失卻活力和創意。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也說過,六十年代政府並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它給予公務人員較大的空間去發揮,例如森林守護員只要攜帶一本袋裝小冊子,便可憑自己的常識和經驗,在大小工作中作出判斷。但事至今天,一般公務人員以至其他專業人士的學歷高了,但卻畏首畏尾甚麼事也要跟隨「指引」。

  甚麼是通識科?如何教?也如何學?看看英國牛津大學入學試通識科的題目:「試描述一個蘋果?」好,這就是最好的例子,你可以從植物學、營養學、美術、經濟學以至神學的角度去自由發揮,不設框框,也沒有模擬答案和評核準則,最重要的是你要答得make sense。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正好讀書天】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