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與「弟兄」


2348 期(2009 年 8 月 23 日)
◎ 教會語文漫談 ◎ 諸葛空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甚麼人講甚麼話;聽其言,有時可以想見其為人。

  語用習慣可以暗示或明示一個人的身分或背景。一個人跟你講「白粥」,另一個人跟你講「稀飯」;二人講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同一個概念,但按語用習慣而分析,前者採用的是近廣東方言語體,而後者採用的則是現代漢語語體。

  中國人常常「稱兄道弟」,有血緣關係的當然是「兄弟」,沒血緣關係的要好朋友,也可以互稱「兄弟」,更有喻稱為「手足」,以表示關係之密切。只是在教會的語用習慣中,一般都稱男性教友為「弟兄」,不稱「兄弟」(稱教會中的女性教友為「姊妹」則沒有語序上的變異,不能以「弟兄」為先例而把「姊妹」改稱為「妺姊」)。要辨識某個人是不是「教會中人」,且細心聽聽那人開口講的是「兄弟」還是「弟兄」,當可知一二。

  《詩篇》第一三零篇云:「看啊!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都用「弟兄」,指的是教友或會友。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名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偏插茱萸少一人」,詩題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倘把詩題戲改為〈九月九日憶山東弟兄〉的話,又是否可以讓現代讀者感受到一絲特殊的宗教氣息。

  「弟兄」一詞雖非一般現代人所習慣使用(指非教友),但卻不見得是教會人士生造硬作的用語。「弟兄」一詞於古有據,查《管子》:「弟兄十人,分國為十,兄弟五人,分國為五」。又《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原來賈璉、賈珍素日親密,又是弟兄,本可避忌之人,自來是不等通報的」,而《水滸傳》第五十回:「這孫提轄是我弟兄,自幼與他他同師學藝」;則「弟兄」一詞明顯是對親密伙伴朋友的稱呼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